夏日的阳光如同沉甸甸的金子,洒在我的肩头,伴随着我走向外公的家。那片后院的池塘,曾是我儿时的乐园,水面上漂浮着去年残荷的枯梗,微风轻拂,轻轻摇晃着。外公从老藤椅上站起,摸出那根竹制的鱼竿,竹竿上缠绕着褪色的红布条,那是我七岁时亲手为他绑上的。
鱼饵是外公提前挖好的蚯蚓,鲜红的身体在搪瓷碗里扭成一团。我蹲在塘边,将钩子挂上蚯蚓,指甲缝里沾满了湿润的泥土。鱼线划破水面,惊起一群银白色的小鱼,涟漪荡漾到对岸,蜻蜓们被惊飞,扑腾着翅膀。鱼漂稳稳立住,浅绿色的塑料圆片在水面微微起伏,宛如悬在水面的小太阳。
第一次鱼漂的下沉来得猝不及防,塑料片猛然一沉,我下意识地拽起鱼竿,钓线在空中划出一声空响。钩上的蚯蚓却不见了踪影,只在水面留下细碎的波纹。外公坐在藤椅上,笑容满面,皱纹里藏着阳光:“急什么,再等等。”
第二次动静比上次更微妙。鱼漂轻轻点了两下,仿佛有人用指尖叩门,接着缓缓倾斜。我握紧鱼竿,手心渗出细细的汗水,心中默念到第三下时猛地提竿。钓线绷得笔直,却在即将破水而出时突然一松——钩上只剩半条蚯蚓,鱼尾甩起的水花溅在我的裤腿上。
塘边的垂柳轻轻扫过我的后颈,痒痒的。我将鱼竿重重搁在地上,气愤地抓起搪瓷碗砸向石板,蚯蚓受了惊,纷纷往碗沿爬去。外公悠然起身,从口袋里掏出旱烟袋,烟丝在铜锅里明明灭灭:“你看这塘里的鱼,比人还聪明。太急着收竿,它吞不进钩子;等得太久,又被它察觉不对。”
我捡起鱼竿,重新抛线。日头渐渐西斜,树影在水面上越拉越长。鱼漂又动了几次,我咬紧牙关,努力按捺住冲动,直到它完全没入水中才猛地发力。这次的手感截然不同,钓线那头沉甸甸的,水面炸开碗大的水花。一条鲫鱼在空中翻腾,鳞片折射出细碎的光,鱼尾甩出的水珠落在我发烫的脸颊上,带来一丝清凉。
回家的路上,鱼在水桶里扑腾,搅动着满桶的夕阳。我不禁想起外公修补渔网时的模样——粗糙的手指穿梭在网线之间,断线处总要反复打上三个结。那时我总是觉得他慢,现在才明白,有些事情急不得,就像钓鱼,像生活。
暮色漫过山岗,我坐在回程的公交车上,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车窗外的世界飞快倒退。我们总是在追赶时间,追赶目标,却往往忘了耐心本身就是一种收获。那些等待鱼漂下沉的时刻,那些按捺住冲动的瞬间,或许比最终钓上的鱼更珍贵。毕竟,人生这场长钓,谁又能说清,什么时候该果断收竿,什么时候该默默等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生活的每一步都像是钓鱼,急不得,也不必焦虑。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诱惑所迷惑,忘记了耐心的重要性。正如外公所说,鱼儿的智慧在于耐心,生活的智慧亦然。让我们在鱼漂上学会等待,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次等待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