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艳芳
一根银针,千缕丝线,在方寸绣绷间起落流转,绣的是花鸟虫鱼的灵动,织的是山河岁月的深情。
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大冶尹家湖畔的刘小红刺绣艺术馆,绣娘谭春英正在绣制一幅双面绣荷花图。1983年出生的谭春英,2003年师从刺绣大师刘小红,成为其开山弟子。20余年来,她刻苦钻研刺绣技艺,终成新时代刺绣艺术的代表人物,不久前,她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谭春英在刺绣
初识刺绣,全心投入
谭春英出生于大冶农村。童年时,邻家女子绣制嫁妆的场景深深刻在她记忆中——彩线游走间,素布上绽开栩栩如生的花鸟,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刺绣的魅力。
2003年,命运的安排让她与刺绣再续前缘。当时在大冶老东街闲逛的谭春英,偶然踏入刘小红刺绣坊。店内陈列的精美绣品令她震撼不已:“现在还有这样的刺绣店!”她当即拜师学艺,就此开启刺绣人生。
初学时,谭春英连绣线颜色都难以分辨,但天赋很快显现。首幅作品《牡丹》完成后,刘小红便让她独立完成兰花图。当作品呈现时,刘小红赞叹:“你是个学刺绣的好苗子!”这份肯定成为她坚持的动力。
为精进技艺,她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师傅的针法要诀和实操心得。这份勤奋与执着,让她深得刘小红大师的青睐。
精研技艺,屡获佳绩
刺绣是一门“指尖上的艺术”,既需天赋,更需苦功。谭春英深知这一点。
为精进技艺,她反复琢磨上百种传统针法,从分丝理线到配色构图,力求每一针都精准传神。
在创作《冰山雪豹》时,为表现出雪豹身上的毛发质感,她反复练习施针法,用十六分之一的绣线,一根一根地绣出雪豹的毛发。连续10余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作品在荆州参展时引发轰动,并很快被人高价买走。
在刺绣时,谭春英敢于创新,其作品风格独特,用色大胆且不失协调,配色丰富而清新淡雅。绣山水时,她依据山脉走势分丝理,营造出远近景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绣花鸟时,针法细腻多变,将花鸟的形态展现得惟妙惟肖。
在各类刺绣赛事中,谭春英成绩斐然。2012年,她的作品《富贵牡丹》在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银奖;随后,在湖北省首届汉绣文化节暨第二届楚风汉韵刺绣精品展集萃上,《葡萄群雀》荣获铜奖;2015年,作品《唐卡》在中国(湖北)第二届汉绣文化节中斩获银奖;2017年,在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刺绣专业中,她凭借精湛技艺荣获一等奖;2020年,她在“2020年大冶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刺绣项目中,荣获二等奖,此外,作品《龙凤婚书》获得湖北省首届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刺绣婚书系列设计在2024年“大地流彩——首届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中荣获创意卓越设计奖;2024年,作品《春风吹拂满江桥》在“知音湖北·遇见游礼”旅游商品大赛中摘得金奖。
截至目前,她共获得省、市级金、银、铜奖8项。
勤恳敬业,传承匠心
“每幅作品都是新的挑战。”谭春英说,即便掌握技法,要让绣品“活”起来,仍需反复琢磨。
她需综合考虑作品整体,挑选合适的绣线进行搭配,选择更美观的针法来表现。很多时候,若绣出的效果不满意,她便会拆掉重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总是虚心向师傅请教。
在专注于刺绣作品创作的同时,作为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的重要骨干,谭春英还常年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学员的教学。学员们的基础针法大多由她传授,她温婉亲切的性格深受学员喜爱,大家都尊称她为“大师姐”。
多年来,谭春英跟随师傅刘小红,积极推动大冶刺绣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始终奋战在刺绣教学一线。自2008年开展培训以来,她已累计培训妇女万余人,帮助大批妇女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灵活就业。
此外,谭春英常年参与大冶刺绣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展览和展演活动,致力于将大冶刺绣展示给更多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2021年11月,她入选黄石市第三届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如今,谭春英的愿景更加宏大:“希望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我们的刺绣作品。”
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员工形成了立足岗位、苦练技能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曲非遗传承与时代精神交织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