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 胡长幸
通讯员 李可沁 吴佳蔓
1月11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街道金融港社区主办的“社区社会企业与社区治理创新沙龙”在该社区党群中心二楼的毛坯公益咖啡馆拉开帷幕。这个独特的空间,是金融港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共同创造、运营的产物。
志愿者咖啡师熟练研磨咖啡,一股股浓郁的咖啡豆香味在只刷了白的毛坯空间里四溢。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专家、社会企业研究学者、共建单位代表、热心居民代表等人士,一起出“焦香”点子,希望党群服务中心咖啡馆,作为社区治理的新阵地,能够持续开展下去。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100天公益咖啡馆”引来多方互动
嘉宾们首先参观了“100天公益咖啡馆”项目的推进历程展览。
金融港社区党组织书记殷莲介绍,社区是一个园区型社区,这里园区企业多、年轻人口多。社区希望提供园区职工、小区居民最需要的服务,同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增强职工、居民的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
100天咖啡馆计划(通讯员供图)
咖啡既是年轻人爱喝的饮料,也是他们的社交文化载体。从去年9月份起,“100天公益咖啡馆”计划便开始落地。社区以全民共创、空间营造、资源链接、社群运营等方式,通过寻找项目联合创始人、成立项目落地实验室、开展“金点子”头脑风暴工作坊、举办共创快闪展、打造毛坯公益咖啡馆等环节,让社区贴近和服务年轻人,进而激活年轻人的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年轻人积极参与咖啡馆项目互动
在共建单位的支持下,咖啡制作设备终于有了着落。听说党群服务中心打算开咖啡馆,对这里产生好奇心然后走进来、参与进来的小区居民、园区白领逐渐多了起来。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一边参加社区组织活动,一边过来品尝公益咖啡,不少人更加了解了社区,给服务中心提出建议,逐渐产生了互动。
例如,楼梯侧墙上的手绘社区地图,二楼毛坯墙上的咖啡杯装置艺术作品,专门展览区的布置,休憩用的桌椅板凳,还有“你最想要的咖啡,也许就在这里”等文案,都有居民、职工乃至附近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的贡献。
咖啡杯成为了艺术装置作品,由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摄)
去年11月10日,这里举办了公益咖啡馆试运营暨金融港社区咖啡馆开放日活动,活动当日以“咖啡盲盒”的方式,居民们以虚拟随喜的方式表达支持。在试运营的第一天,吧台“虚拟咖啡”收入高达6103元,显示出公益事业在社区居民群众中的号召力。
通过咖啡,人们了解社区、与社区互动(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摄)
期待“100天公益咖啡馆”不只开100天
然而,为社区治理而服务的咖啡馆要想长期运行下去,不能完全采用纯商业化模式,也仍然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甚至经费支持,单靠共建单位的捐赠难以持久。
当天沙龙活动上,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让“100天公益咖啡馆”不只开100天,而是常态化办下去、天天营业的问题。其中,争取创立社区社会企业进行公益微利运营的建议最为集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红云以“社会企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做了分享,她指出,社会企业是一种创新的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嘉宾作观点分享 (通讯员供图)
通过视频连线分享,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书记张彪分享了成都社区社会企业的实践经验。他介绍了当前社会企业如何成为解决纯商业企业不愿意参与、街道社区急需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的新途径。
人民产业发展业委会孵化中心主任孙启波认为,社会企业的核心是再造一定区域的集体经济,需要共同付出和消费,以实现内部循环。同时他建议,业委会孵化能够与社区咖啡馆运营相结合,利用公共收益资金、以微利服务模式运行社区公共空间。
嘉宾作观点分享(通讯员供图)
另外,光谷社区基金会副秘书长刘薇建议,公益咖啡馆项目不妨参与公益创投大赛,争取脱颖而出,获得基金会的孵化支持。“社区公益咖啡馆”联创合伙人现场表示,将起草、认领项目发展计划清单,分阶段实施。
佛祖岭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先行探索社区社会企业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差异化社区服务,填补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无法满足的需求空白区,以延伸社区商业和生活圈,让居民共享社区治理成果。
大家都希望咖啡馆持久运行下去(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