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6月福建舰下水后,就很少见诸于官方报道中,偶尔出现的一些消息,都源于非官方自媒体,真假难辨。这也从侧面说明,福建舰自下水后的研制进展似乎没有太突出的表现。
但在最近一个月,福建舰却连续两次出现在官方报道中,第一次是去年11月底,官方报道福建舰进行了静态弹射试验,在静止状态下,用电磁弹射器将一辆红色小车弹射出去,在海面上溅起巨大浪花。
紧接着在11月30日,有记者问道关于福建舰的动态,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回应称,福建舰目前正在开展系泊试验,后续将按计划稳步推进建设项目。
当时有消息称,静态弹射试验是舰载弹射装置必须进行的一项测试,测试完成后就是动态弹射测试,接下来就能进行实战部署了。
第二次就是本月初的新闻联播中,福建舰出现了5秒钟,时间虽短,但还是能看到甲板上三条清晰的舰载机跑道。报道透露,这是福建舰结束海试返航后接受的采访,受访官兵信心满满地表示,“按计划稳步推进系泊试验,早日形成战斗力”。
航母系泊试验是一项关键的测试阶段,对于正在建造中或者刚刚下水的航母至关重要。它标志着航母已经从建造的干坞中移出,并开始进行相关的海上功能检测。这一试验不仅是对航母本体的一番全面检阅,更包含了对其动力系统、船体结构以及各种设施的一个初步审查。
在航母的建造过程中,系泊试验通常位于下水之后和海试之前的阶段。此时的航母尚未准备好进行高速航行和各类操作训练,但需要验证其基础功能和安全性是否达标。它为即将到来的海上试验打下基础,确保航母的各项指标满足出海要求。
系泊试验中,工程师们会对航母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子设备的功能性以及紧急反应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会模拟部分战斗场景,检验航母的生存能力。此外,还包括航母上的生活设施,如供给系统、排水系统等的运作情况。
完成系泊试验后,接下来航母将进入海试阶段。在海试中,航母将进行更为严苛的检测,包括高速航行、机动性能测试、飞行甲板操作等多方面的评估。海试是检验航母作战能力的关键阶段,主要目标是确保航母能够适应海上的复杂环境,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发挥其预期的战斗力。
但此次采访明确显示,福建舰是在完成海试后接受采访的,那为什么还要进行系泊试验呢?唯一的解释是,福建舰的设计与传统航母不同,将采用电磁弹射,需要在系泊试验中反复测试。
由于福建舰不同于之前的辽宁舰和山东舰,它没有采用滑跃式起飞,而是配置了更为复杂的电磁弹射器,因此在泊位进行的测试对于验证这一核心技术至关重要。电磁弹射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其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适应不同舰载机的能力,都需要在系泊状态下反复校验,确保在实际航行中能够无缝执行任务。
系泊试验完成后,福建舰将进入航行试验阶段,这是检验航母整体性能的重要步骤,试验过程中还会进一步验证舰载机与舰体配合操作的流畅性与协调性。
福建舰的吨位大于辽宁舰和山东舰,增加的排水量使得其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预计该舰将会装备改进型的歼-15战斗机,以及新一代的攻击-11隐身无人机。
这些舰载机的引入,提升了航母的空中打击能力,同时也为实现物联网协同作战提供了硬件基础。通过高度集成的通信系统,舰载机群与航母之间将能形成一个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指挥,极大地提升综合作战能力。
对于福建舰来说,尽管海试已经完成,但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特点,使得额外的系泊试验成为必要的验证手段。电磁弹射器技术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们在相对静止和安全的环境中,仔细调整和优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当航母进入海上作战模式时,能够有效地执行每一次弹射和回收舰载机的任务。
可以预见,福建舰相比于山东舰,战斗力将实现质的飞跃,虽说不是核航母,但在态势感知能力和舰载武装方面是超出尼米兹级的,基本能向福特级看齐。
考虑到解放军海军并没有全球战略需求,战力辐射覆盖西太平洋即可,所以有没有核动力并不重要,在依托区域拒止与反介入作战体系作战的情况下,常规动力就足够了。所以,福建舰无论是吨位还是战斗力,都不会比福特级差,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