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②|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走出一批年轻“创客”
创始人
2025-10-28 15:43:40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汪子轶通讯员熊洋建田长荣

在湖北,一股蓬勃的“青春创力”正悄然改变着经济发展的生态。他们从校园起步,将奇思妙想落地为创业项目,从一个小小的个体工商户,成长为拥抱新经济的市场弄潮儿。

近年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服务关口前移,以分型分类培育理念精准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与高校、社会共同构建起一片“热带雨林”式的双创生态,让青春的梦想与产业的脉搏同频共振。

今年9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了解年轻“创客”们的故事。

校园里的“创业预备役”

从第一课到第一桶金

“我报这所大学是有目的性的!”位于江夏区的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创业明星陈鑫坦言,他在填报志愿时,就深入研究了各高校的创业政策,“边上就有孵化基地和产业园”成为他最终选择的关键。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为所有学生开设了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创新创业课程。

在这里,创业不是少数人的冒险,而是每个学生都能接触的“第二课堂”。学校专门成立的创新创业教研室,负责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而占地4300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则成为学生们实战演练的“梦工厂”。

“我们就像一支‘创业预备役’,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套装备。”陈鑫回忆道,一入校他就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从会员做起,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加“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参与沙龙。“去美舒洁企业看传统行业如何转型电商,去霄垚农业参观直播间,这些经历彻底打开了我的视野。”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创业展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创业“明星”王成祺

从“个体试水”到“公司化运营”

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

许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始于一个轻量化的个体工商户。

“当时办执照,交表后没几天,学校就把营业执照统一发下来了,真的很快!”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王成祺对比后来自己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司的经历,对学校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印象深刻。这种便捷的准入体验,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初试成本”。

陈鑫的“江夏区楚墨以灵电子商务工作室”和王成祺的“江夏区祺靖传媒工作室”,都成为他们创业梦想起航的载体。依托工作室,他们承接校园内外的广告设计、PPT制作、直播带货等业务,在实战中积累经验、验证模式。

当业务体量增长,面临投标资质、融资贷款、品牌升级等需求时,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便开始显现局限性。“我们第一个破万的项目来自江夏区供销合作社,为他们搭建专业直播间,合同金额4万元。之后明显感觉到,很多更大的机会要求对方必须是企业资质。”陈鑫说。

这正是“分型分类”培育机制发挥作用的时刻。市场监管部门与高校协同,精准识别这些已展现出强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或“发展型”个体,适时引导其向“个转企”升级。陈鑫先后注册了“武汉市楚墨以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湖北省星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成祺也创办了“武汉市星潮科技有限公司”,业务从最初的图文设计、直播服务,拓展至软件研发、网剧拍摄、企业服务等更广阔的领域。

“三螺旋”支撑

政、校、企合力打造创业生态圈

大学生创业绝非孤军奋战,它依赖于政府、高校与企业形成的“三螺旋”支撑体系。

高校是“母机”与“孵化器”。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军国介绍,学校不仅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课程,更通过建设“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比如我们与暖帝科技、海康威视等企业合作,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把真实项目带入教学,甚至派学生到杭州的生产一线去实习,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创新热情。”

此外,学校积极链接地方政府与企业资源。江夏区的梁湖农庄无偿提供两层门面房给学生创业;霄垚农业公司在学校投资建设了两间专业直播工作室,让学生团队直接参与其农产品的线上营销。

政府是“向导”与“护航员”。 江夏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张凯,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创业老师”。陈鑫说:“当时给了我们一本政策手册,我认真研究了大学生创业补贴。遇到税务申报不懂的地方,就打电话问张老师,帮助非常大。”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打造的“荆楚个体通”微信小程序,成为政策“精准推送”和“指尖办理”的关键工具。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在高校开展的“服务月”活动,将注册窗口、政策咨询直接送到学生身边,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

企业是“战场”与“导师”。 从参观学习的企业,到校企合作的伙伴,再到直接服务的客户,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前沿的市场需求和最残酷也最有效的试炼。陈鑫团队通过与校外MCN机构的交流,引入了“无人直播”等新技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了差异化赛道。

谈及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特质,唐军国总结道:“目前以商贸服务类和文化传播类为主,比如直播电商、新媒体运营、文创设计等,这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他举例说,有学生团队仅靠销售手机壳、服装,年营收能达到数千万元;而为各类赛事、企业提供高质量PPT设计、形象展示的服务,也切中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这种“新”,体现在对新兴业态的敏锐嗅觉、对数字工具的天然亲和,以及商业模式上的灵活创新。他们的创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个小店”,而是深度嵌入现代服务业链条,成为新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活跃力量。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实战,但更看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唐军国表示,对于具体项目,会根据其团队规模、业务属性,“因项制宜”地引导其选择个体工商户或公司形式,并匹配相应资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快”字当头畅通“金三角” 平... 桥梁桩基施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潘庆芳 黄吉东 褚刚10...
武汉“铁海”两专门法院协同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通讯员 张莉 张雪杨极目新闻记者10月30日获悉,武汉铁路运输法院...
张文兵强调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 湖北日报讯 (记者肖丽琼)10月29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到省委党校为主体班学员作辅导报告,...
群星见证大江两岸发展奔涌澎湃 ... 电影《澎湖海战》演员在宜昌参加活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跨越山海的救援与帮扶 武汉市第... 孟加拉国国家烧伤与整形外科研究所内,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孟医生与当地医生合作进行手术。(受访单位供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