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段锐、唐锐、涂慧)当秦巴山区的第一缕晨光掠过竹溪县蒋家堰镇的山头时,一阵呦呦鹿鸣便划破了山村的寂静,这是返乡创业人士王一华最熟悉的“闹钟”。几年前,他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回到家乡,在这片生态绝佳的青山绿水中建起了梅花鹿养殖场,如今,200余只梅花鹿在林间自在觅食、奔跑,让沉寂的山林多了生机,他用生态养殖的方式,也书写下属于自己的创业答卷。
返乡创业,蹚出一条致富“鹿”
在蒋家堰镇枫树岭村的群山间,100多亩山林成了梅花鹿的栖息乐园。一旁,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静静伫立。这里不只是梅花鹿的“家”,更承载着一位返乡创业者的乡村振兴梦。
“我是2021年返乡创业的。”竹溪县绿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一华说,“目前我们承包了100多亩山林,梅花鹿存栏量有200多只。”
2021年10月,王一华在一次外出学习交流时了解到,鹿肉蛋白质含量高,鹿茸、鹿血、鹿鞭、鹿胎等是珍贵的中药材原料,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加之竹溪林下经济正快速发展,嗅到商机的他,毅然告别深耕多年的母婴行业,回到家乡创办起竹溪县绿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竹溪县绿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王一华
创业初期,王一华一头扎进技术学习中,他辗转全国多地考察。很快,他便从长春、荆门等地引进种鹿,开启了养殖事业。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因缺乏助产经验、幼鹿管理不到位,第一年鹿仔成活率仅50%,合作社一度陷入亏损。但王一华没有放弃,他请来畜牧技术专家肖启军担任厂长,两人一同前往荆门系统学习。从鹿仔助产到日常驯化,再到疾病防控,每一步都精准把控。终于,他们攻克了技术难关,为合作社筑牢了发展根基。
天然养殖,延伸产业链条
走进合作社,一只只梅花鹿正在圈舍里悠闲进食。“我们的梅花鹿以玉米秸秆、红薯藤为主要饲料,再搭配玉米、大豆等精饲料,坚持纯天然养殖。”肖启军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竹溪县绿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厂长 肖启军
梅花鹿不仅性情温顺,经济价值更是可观。它们抗病能力强,母鹿配种后,幼鹿一年多就能创造收益;公鹿的鹿茸每年可收割两次。“鹿肉60元一斤,鹿茸3000元一斤。”王一华介绍,产品的高价值,正源于市场对其营养与药用功效的认可。
为提升附加值,合作社打造自主品牌“溪鹿缘”,开发出鹿血酒、鹿参片、鹿鞭膏等深加工产品。销售上,王一华采用“线上+线下”模式,一边直播带货吸引全国客户,一边设立直营店拓宽渠道,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政企携手,共享发展红利
梅花鹿养殖不仅让合作社走上正轨,更给枫树岭村带来了新变化。“秸秆、红薯藤有了销路,我们还能来鹿场打零工,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村民王忠梁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蒋家堰镇枫树岭村村民 王忠梁
合作社每年从当地收购两三百吨农作物秸秆、红薯藤等,不少村民靠卖饲料一天就能增收两三百元。同时,合作社提供的零工岗位,也让周边村民多了一份稳定收入。“等规模扩大后,年产值预计能突破100万元,村民收入还能再提一提。”王一华说。
王一华的创业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蒋家堰镇从场地选址、土地流转,到技术指导、销路拓展等方面,全程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王一华的创业之路更加坚定。谈及未来,王一华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还将推出种鹿服务、梅花鹿主题餐厅、鹿文化研学项目,打造“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文旅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梅花鹿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如今,秦巴深山里的鹿鸣声愈发响亮,它不仅承载着创业者的梦想,更托举起村民的共富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了解竹溪,从微竹溪开始
长按识别关注“微竹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