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那是揉进日常的忠诚、拌入琐碎的奉献、裹紧热忱的爱国,每一口都嚼得出基层大地上的奋斗滋味。
以“忠诚”为馅,揉紧初心不松劲。村社区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忠诚,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凌晨三点防汛巡查时踩湿的裤脚,是调解邻里矛盾时磨破的嘴皮,是核对低保信息时反复确认的台账。就像老匠人做月饼要反复揉面才能起酥,我们对党的忠诚,也在一次次“上门入户问需求”“田间地头解难题”中被越练越实。面对村民不理解的政策,耐心解释到眉头舒展;碰到社区突发的急事,立刻赶往现场。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行动,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像面团般在,日常里越揉越韧,不仅守住了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更守住了群众对“自家人”的信任。
以“奉献”为馅,裹满热忱暖人心。村社区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装着千家万户的牵挂。就像月饼里的馅料要足量才够味,我们的奉献也藏在“多跑一趟”“多问一句”的热忱里。中秋给独居老人送月饼时,我们送去的是“月圆人更圆”的牵挂;国庆假期值守时,主动帮返乡务工者登记居住证;日常巡查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特殊家庭的需求……看似琐碎的小事,就像月饼里的豆沙、莲蓉,平平淡淡却暖到人心坎里。当千家万户的窗棂透出暖黄灯光,当独居老人的灶台飘起饭菜香气,当返乡游子的行囊装满故乡温情,这枚用热忱烘焙的"月饼",已让所有居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以“爱国”为馅,煎烤担当显青春。真正的爱国,既需要“心怀国之大者”的格局,也需要“俯身沾泥带土”的实践。于村社区工作者而言,守好一方土、护好一乡人,便是这份情怀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正如烤月饼要经高温烘烤方得醇香,爱国情怀也在急难险重的“煎烤”中愈发炽热。台风天里,顶着狂风转移危房群众,是对家园的守护;环境整治中,带头清理河道垃圾,是对故土的热爱;政策宣传时,用方言讲好党的故事,是对信仰的坚守。我们把青春的汗水洒在村头巷尾,让实干在基层烟火气的“煎烤”中,烤出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青春在为国为民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当家家户户切开香甜的月饼时,村社区工作者们或许还在岗位上忙碌。但我们知道,自己手中的“责任月饼”,早已被忠诚、奉献、爱国的馅料填满。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以青春为皮,以奋斗为馅,烤出了属于新时代村社区工作者的“专属味道”,也把对祖国的热爱、对群众的牵挂,一点点揉进了每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子里,让这份 “青春馅料” 的奋斗味道,飘在每一条街巷,甜在每一位群众心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章美玲、杨小英、张露(“青苹果乐园”团队)
图片:程曦(湖北美术学院)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