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宿迁从风貌提升、服务配套、产业布局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打造“各美其美”的乡村新貌,让和美家园焕发勃勃生机。
在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村民胡沭义一有空就会到自家新房的建设工地看看进度。今年6月,他提交了自建房申请,目前房屋正在抓紧建设中。
“镇里当时给我们提供了几套图纸让我们选择,最终我们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这个样式。希望春节前能建成搬进去,挂上红灯笼,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胡沭义说。
双荡村地处沭阳花木产业核心区,是“沭派盆景”的发源地。近年来,该村以花木产业为底色,以徽派建筑为风格,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富民增收和基层治理,已建成特色民居667户,呈现出“庭院如花园、田园如公园、村庄如景区”的宜居景象。
“我们去年搬到这边住的,现在的环境特别好,后面有古栗林,旁边有健身公园,晚上没事的时候可以去转一下。我们这边有直播基地,可以在里面直播、就业,一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元。”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村民支亚丽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去年以来,宿迁开展和美家园试点工作,按照统规设计、自费为主、代建或自建的模式,引导农民翻建、修缮农房,累计改善796户住房条件。同时,宿迁坚持建管并重,明确村庄“九有”公共配套标准,全力打造便利宜居的和美家园。
“今年以来,新河镇自建房总体申请在100多户,分布在双荡、周圈、新淮等几个村。镇政府主要做好申请的前期勘验审批和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确保农民自建房建得好、住得好。”沭阳县新河镇生态环境和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邬培祥说。
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宿迁各地还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走进泗阳县城厢街道小圩社区,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10余户居民将庭院改造成小酒馆、老酱园,40余户农户开展线上经营,实现“庭院经济”与农文旅体产业的融合。去年以来,该社区旅游综合收入约30万元。
“最近几年,小圩社区变化非常大,道路每天都非常干净。现在,我也在村里学习电商直播,在家就能就业,再也不用跑出去打工了。”泗阳县城厢街道小圩社区居民韩阳说。
“挖掘拓展老街多元价值,扶持发展传统技艺,做活‘庭院经济’,努力培育村容美、生态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和谐氛围。”泗阳县城厢街道小圩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碧说。
今年以来,宿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推进“大美田园、和美家园、富美农园”试点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已建成省级和美乡村70个,宿城区黄河故道北部国家农业公园片区等4个片区入围省级片区创建范围,全省最多。下一步,宿迁还将分档次、分阶段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计划到2026年,全市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40个、省级片区4个,所有村(居)建成整洁村。
记者:孙安 张浩
泗阳融媒
编辑:薛金涛
审核:潘磊 张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