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对岸,俄罗斯境内有一个犹太自治州。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当我们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是中国外东北的一部分,原住民并不是犹太人。那么,为什么这块地方后来成了犹太人的自治州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沙俄时期讲起。
古代犹太国灭亡后,犹太人开始了流亡生涯。不论是西亚还是欧洲,犹太人往往遭遇排斥。西亚的《天方夜谭》中就有不少负面形象,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将犹太人塑造成反面人物。即使如此,犹太人依然需要谋生。在近代,沙俄侵占了许多波兰土地,波兰的犹太人因此也进入了沙俄的管辖范围。然而,沙俄对犹太人的排斥尤为严重,成为了欧洲各国中最为突出的例子。19世纪末,沙俄社会普遍认为,犹太人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甚至有人把沙皇遇刺事件归咎于犹太人。
面对这些困境,一些有条件的犹太人选择了离开沙俄,但大多数犹太人只能在俄国境内继续忍受压迫和排斥。
1917年,沙俄发生了革命,国家陷入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苏俄的成立。苏俄宣布实施民族平等,明确表示不再延续沙俄时代的民族仇恨,这让犹太人暂时感到了些许的宽慰。不过,这种宽松的态度主要是列宁时代的特色。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了苏俄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考虑过要给犹太人划定一个专门的区域,让他们集中居住。他想到了沙俄从清朝手中夺取的外东北地区,这片土地的开发程度较低,而且由于沙俄时期的大规模屠杀,人口稀少,适合安置犹太人。更重要的是,尽管列宁宣扬不歧视犹太人,但在苏俄的社会中,犹太人依然被许多人仇视。斯大林认为,将犹太人安置在外东北,既能让他们避免与主流俄罗斯人发生冲突,又能减少社会的紧张。
于是,外东北这片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成了犹太人新的家园,成为了苏联的犹太自治州。尽管如此,这个安排并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愿意接受的。犹太人普遍对外东北的生活条件感到不满,这里寒冷且荒凉,远不如欧洲繁荣。但是,由于斯大林的强制性迁徙政策,许多犹太人无奈地迁往了这里。
到了1948年,以色列宣布复国,同时美国和苏联进入了冷战状态。斯大林开始担心犹太自治州的犹太人与以色列的犹太人会联合起来反对苏联,于是对该地区的管理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高压政策。
然而,到了1980年代末,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对犹太自治州的控制逐渐放松。许多犹太人趁机离开,前往欧美或以色列定居。这一波迁移导致犹太自治州的犹太人口迅速下降,到了最后,犹太人占比已经不足5%。因此,虽然这个地区的名称依然是“犹太自治州”,但实际上这个名字已经显得不太合适。
即使如此,俄罗斯依然保留了这个名字,犹太自治州的历史仍然是俄罗斯一部分独特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