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朱燕 袁兰 刘艳
手术后的昊昊 通讯员供图
“妈妈,这里怪怪的……”3 岁的昊昊(化名)总忍不住去抓头顶那个淡红色肿物。谁能想到,这个逐渐长大的小凸起,竟成了悬在父母心头的 “定时炸弹”。辗转多家医院后,一家人最终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在这里,一场堪称 “活体拼图” 的高难度手术,正悄然改写着孩子的命运。
头皮上的 “生命拼图”:精密手术如何化险为夷
昊昊的头皮上,长了一个2.5×7厘米的肿物。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王强副主任医师和吴熙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医疗团队,决定用 “AT 皮瓣成形术” 为孩子拆除隐患。这绝非简单的 “切除缝合”,而是一场在头皮上进行的精密三维拼图—— 既要完整剥离肿物,又要用自带血供的 “活体拼图块” 严丝合缝地填补创面。
手术室内,无影灯明亮如昼,将每一根血管的走向照得纤毫毕现。医生们全神贯注,精准切除肿物后,迅速进入关键环节 —— 皮瓣设计。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根据创面形状,在肿物周边规划出完美的皮瓣轮廓。当带着鲜活血运的皮瓣如同施了魔法般覆盖创面,这场 “生命拼图” 终于宣告成功。术后仅仅 3 天,昊昊的伤口已悄然愈合,家长们悬了数月的心,也终于落回了实处。
揭秘“活体拼图”的硬核科技
那么,什么是皮瓣转移呢?简单来说,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通过带蒂或游离的方式,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以修复缺损或覆盖创面。昊昊接受的AT皮瓣成形术,正是利用肿物周边健康组织,打造出自带 “生命线”(血管蒂)的定制皮瓣,让创面修复既高效又美观。
然而,皮瓣转移技术并非易事。一方面,皮瓣的设计需要医生精确地计算和规划,确保皮瓣的大小、形状与创面匹配,同时还要考虑皮瓣的血液供应,以保证皮瓣能够存活。如果皮瓣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皮瓣坏死,影响手术效果。另一方面,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精细地分离、转移和缝合皮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的成败。
超越修复的使命:皮瓣技术如何点亮生命之光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皮瓣转移术早已突破传统修复界限。从糖尿病足患者发黑溃烂的足部,到长期卧床者难以愈合的褥疮,这项技术正为无数慢性伤口患者点亮希望。当常规治疗对血运差、愈合难的创面束手无策时,皮瓣转移就像为伤口注入 “新生血液”,重建组织活力。
近年来,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团队不断精进技术,将皮瓣转移与数字化设计、显微外科技术深度融合,让每一次手术都成为功能重建与美学修复的双重突破。从创伤修复到器官再造,这群 “人体建筑师” 用精湛技艺编织着患者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