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简介:郭建恒,1992年出生,中国澳门第一位全运会冠军。2005年接触空手道,2007年入选澳门集训队,2013年东亚运动会男子个人型冠军,2021年十四运会空手道男子个人型项目夺澳门首枚全运奖牌,2025年十五运会空手道男子业余组团体型项目夺澳门首枚全运金牌。
郭建恒(右)在澳门赛区MPC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湖北日报通讯员 周杰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真的。”郭建恒承认自己的运气,但他又说:“没有对空手道运动的执着和坚持,我根本守不到实现梦想的那一天。”
街边寻师,倒贴坚持
外界传言,郭建恒是看了一部以柔道为主题的电视剧,才误打误撞从事了空手道运动。他笑了:“那就是空手道。”
2005年的澳门,空手道馆很少。13岁的郭建恒苦苦寻找,才在一家名为“澳正馆”的道馆开始学习。
“家里人支持?没有。”郭建恒连连摆手,“一个月学费要100块,我才13岁,家里还有两个哥哥,经济压力很大的。”但父母最终拗不过他,郭建恒每天上学后就自己训练,周末去道馆学习。
一年后,郭建恒开始参加本地赛事。又一年后,他被选入澳门集训队。到2008年,因为师兄无法继续训练,郭建恒作为澳门代表队的团体型主力选手被重点培养。空手道所谓的“型”,就是武术中的套路,其“组手”对应的是武术的散打。
师兄因为要找工作而退役,这是当年澳门体育人的无奈。“一定要有工作的呀。”郭建恒瞪大了眼睛,“那时候运动员没有收入来源,体育总会虽有训练津贴,但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当年,队友要么是找到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训练,要么是无须为生活奔波的学生。稍有变化,就有队友离队。
机缘巧合,挣扎求存
相比之下,郭建恒确实幸运。13岁接触空手道,16岁成为运动员。天赋不凡的他,2012年参加亚锦赛,2013年拿到东亚运金牌,成为澳门体育闪亮的明日之星。
2014年,澳门特区政府开始全面重视体育运动发展,推出全职运动员计划,因为郭建恒是东亚运冠军,顺利地成为澳门第一代全职运动员。澳门体育总会按照运动员大赛周期的成绩定额发放工资,钱不算多但至少稳定够用,大家终于可以专心训练了。
郭建恒(中)在比赛中。(全运会组委会供图)
现在,郭建恒仍记得当年的工资标准——拿到亚运会金牌是第一档,每月有25000澳门元(折合人民币22135元),他是东亚运冠军,和亚运会亚军算第二档,月薪17000澳门元。说到这里,郭建恒嘴角带上一丝苦笑:“那时,我的同学随便就能拿到三四万的月薪,我们根本没法比的。不过,做人总要有些理想的啦!”
吃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拿着不到常人一半的收入,做运动员在当年绝对不是好的选项,“人人都在说,最好的出路是考公务员啦,运动员都是傻子。”
想要有更高收入,就要努力训练拼出好成绩。2014年转为全职运动员不久,郭建恒奔赴马来西亚参加魔鬼式集训。一套空手道套路打下来要3分钟,教练要求第一组连打10遍,第二组连打7遍,第三组5遍、3遍,到最后动作依然要完美无缺。“那段时间就是‘死去活来’,每天连早饭都吃不下,只想快点结束”。但无论多难,他依然坚持利用假期参加魔鬼训练。
坚守希望,苦尽甘来
高强度训练让郭建恒的比赛表现大幅下滑,差点因此退役。但熬过了苦练关,他的体能和抗压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杭州亚运会,他已经有资格和全亚洲高手一较高下了。
鉴于郭建恒在澳门体育史上的突出地位,当十五运会圣火11月2日抵达澳门时,他作为第50棒火炬手,在大三巴牌坊前点燃了圣火盆。
11月6日,郭建恒和两个师弟一起,夺得澳门体育史上首枚全运金牌,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出席颁奖礼并为他们颁发金牌。回想那一幕,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是澳门体育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因为我们从未在主场办过空手道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在家乡主场比赛,太开心了,我都恨不得明年再来一次!”
夺冠那天,看台上坐满了原本对体育并不热衷的澳门市民,荣誉感爆棚的人们,疯狂地为他们欢呼。幸福的景象令郭建恒激动不已,更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澳门体育的条件越来越好,运动员的待遇在2023年重新调整后再次迎来大幅提升。20多年来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全力准备,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上一篇:陕西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下一篇:外国友人感受襄阳古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