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变“宝藏”,宜都有路径!
创始人
2025-11-04 14:21:37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青松、刘启梅)近年来,宜都市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业绿色转型路径,逐步构建起“还田+离田+收储运”与“五化”利用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目前,该市秸秆年综合利用量约14.5万吨,综合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策引领,筑牢秸秆综合利用根基

为系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宜都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并优化乡村振兴奖励扶持政策。对收储利用秸秆50吨以上的村集体,按每吨50元给予补贴,充分调动基层参与积极性;在农作物集中收获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巡查指导与技术服务。

同时,通过“培训+样板”双轨推进,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百余场,创建市镇两级综合利用样板十余个,实现技术入户率100%,让农户、主体懂技术、会操作。

体系支撑,激活资源循环链条

按照“就近就地、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原则,宜都市构建起“组有堆放点,村有收储站,镇有收储中心,市有利用企业”四级收储运用体系,打通秸秆从田间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该市创新推出“环保超市积分制”,农户将秸秆送至指定收储点,即可按重量兑换积分,积分能直接兑换农资或日用品。以枫相树村为例,每亩田秸秆可兑换60积分,相当于60元实物价值。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兑换价值6600元的物资,形成“农户受益、资源循环”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化”并举,拓展秸秆增值空间

围绕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化”方向,宜都市推动秸秆多元化、高值化利用,让“废秸秆”变身“香饽饽”。

目前,全市年肥料化利用秸秆约10万吨,通过覆盖还田、“秸-饲-肥”等模式,助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土壤有机质;饲料化利用3.6万吨,有效缓解畜牧养殖饲料资源紧张;其余部分则用于生物质能源、基料化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全市已培育秸秆利用规模主体20余家,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网络。

机制保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宜都市将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年初出台扶持政策,夏季启动收储,市农业生态环保中心全程跟踪指导。每年11月中下旬收储结束后,组织专班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抽查核验,依程序兑现奖补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24年,该市共对24家利用主体发放补贴108.8万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步,宜都市将继续推进秸秆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推动产业模式向低碳循环升级,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绿色转型步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守护在身边!轨道辅警及时出手按...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通讯员 李文茂)11月3日,一名70岁的婆婆在地铁站乘扶梯时不慎...
东湖评论:向“绿”而行,“鄂”... 极目楚天,大江大湖孕生机,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生态本底优渥、战略地位特殊。在此发展关...
台胞台属走进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   中新网金华11月4日电(董易鑫)“照片最右边这位是我父亲,他是台湾义勇队的首批队员。”11月3日...
财经聚焦|“云端”登记、雪山见...   今年5月10日,我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新人结婚登记可以全国各地通办。最新数据显示,近...
枫叶红菊花艳 武汉中山... 11月4日,武汉中山公园喷泉池旁边的两株枫树已是一片火红,树下正举行第42届金秋菊展,许多游客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