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耘婵 袁超越
2025年9月,育儿补贴制度、幼儿园大班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彰显了“投资于人”的价值旨归。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人力资本、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共生关系愈发紧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投资于人”打破“重物轻人”的传统路径依赖,聚焦人的生产力、创造力与消费力,通过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升人的知识、技能、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夯实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基础。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有助于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当前,应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加大对人的投资力度,重视经济政策的社会效益,增强政策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为“投资于人”创造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投资于人”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置于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时应注重从社会公平角度评估对社会预期的影响。“投资于人”涵盖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及养老等诸多民生领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立足全局视角,打破部门之间壁垒,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等关键政策协调配合。动态调整和优化政府资金支出结构,将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进一步增加民生领域公共投资,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再分配调节力度,加大就业补贴支持,持续推进“扩中提低”。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定向为“投资于人”相关领域提供长期资金保障。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专项再贷款。对“投资于人”核心产业领域进行界定,建立“投资于人”相关产业目录,健全“投资于人”标准体系,据此设立产业基金。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入社会民生领域,拓宽“投资于人”的资金来源。
以提振生育率和提升人口素质为重心,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一方面,生育率是决定未来人口变动的关键变量,应加大对鼓励生育的经济支持力度,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落实育儿补贴、生育津贴、个人所得税抵扣、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高补贴标准;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运营可持续的托幼服务,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人口素质,有效开发人才资源,以应对人口数量减少冲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伴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素质的内涵、外延及其实现路径都有新变化。“投资于人”要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建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对劳动者数字技能培训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适应能力,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以人的需求为投资导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于人”不仅要着眼于人本身,还要着眼于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生活方式转变,人的需求由基本生存型向多元化发展型拓展。“投资于人”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与收入预期,是释放消费力、扩大内需的关键。要加快培育与人相关的产业,通过“人”链接各个产业,基于不同群体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化、旅游、教育、养老、健康等重点领域,推动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依托政策补贴、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与体验优化等消费生态核心要素,持续提高生活服务品质。深入挖掘银发群体的潜在价值,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还应关注其自我实现和精神发展需求,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开发适合各类老年群体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统筹好“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前发展阶段强调“投资于人”并非否定“投资于物”,而是要构建以人驱动物的升级、以物支撑人的发展的协同发展范式。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将“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有效结合,促进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更加均衡发展。保持“投资于物”的合理规模和水平,持续优化“投资于物”的结构,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先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刺激社会总需求、稳定就业,进而巩固“投资于人”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大“投资于人”力度,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安全等各领域,以人的消费升级刺激物质资本需求,以人的素质提升带动物质资本升级。唯有通过物的投入服务于人的发展,并促使人的进步反哺物的升级,形成投资、生产、消费、创新联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