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实习生严呈欣)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学体育教师段鑫婷,用12年的教育实践,努力践行“共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勾勒出新时代好老师的鲜活模样。如今,她既是深耕一线的体育教学骨干,也是学校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还承担三年级年级管理工作,在教育的沃土上持续书写着责任与热爱。
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师首先要做好教书这件事!”这是段鑫婷对教育初心的朴素理解,她始终把“教书”与“育人”融入日常,努力找准教育的核心方向。
以“价值”立根,做灵魂的塑造者。“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日常学校管理工作,都需要将德育放在第一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方向不偏,苗才能正!”段鑫婷感慨道。
以“成长”为轴,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家长的需求也在变,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新的教育浪潮淘汰。”从2013年入职时的“教学新人”,到如今的市级骨干教师,段鑫婷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紧跟时代步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做个性化发展的赋能者。“花开有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段鑫婷会更关注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并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对于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她会推荐加入学校各类体育社团,助力其特长发展。
以“创新”为翼,做教育实践的探索者。“体育不是简单的跑跳,要让课堂有趣、有用、有温度。”这是段鑫婷的教学追求。如今,她设计的“体育课后打卡”机制已成为学生喜爱的“每日功课”,更成为她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趣味课堂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段鑫婷利用数智平台设计了“21天体育打卡”活动,每周更新打卡内容,从跳绳、仰卧起坐等体测项目到亲子互动的灵敏性游戏,趣味化活动让体育作业不再枯燥;学生每天打卡还可获“小红花”奖励,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能在学校兑换文具、书籍等奖品;家长也能参与其中,每周有7朵“小红花”可奖励孩子,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课堂上,段鑫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样亮眼。她将班级分为7到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任一名“体育小组长”。“409班的体育组长张语恬,甚至能独立上一堂完整的体能训练课,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听‘指挥’。”段鑫婷介绍道。让学生当“小老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责任感和综合素养,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二十九小的体育课堂上具象化了。
课外,段鑫婷带领学校啦啦操队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斩获佳绩,2023年她带的啦啦操队伍荣获武汉市啦啦操比赛一等奖。她通过系统性训练和创新性编排,提升了队伍的竞技水平,使光谷二十九小在区域内形成了啦啦操特色品牌。
让AI“为我所用”
“双减”“新课标”“AI技术”这些问题扑面而来,教师也面临着“旧经验失效”与“新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些新变化所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段鑫婷感慨道。
“不能用新名词包装旧方法,要把抽象的‘素养’拆成具体目标。”段鑫婷介绍道,面对“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转型,为避免陷入“换汤不换药”的误区,她从具体工作上落实。比如,将“体育素养”拆解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更有方向。为了更快进步,段鑫婷还能够积极参与区级体育教研活动,每月4次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让她快速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对于AI的使用,段鑫婷保持理性:“不能为了用AI而用AI,而要让技术服务于教学。”她以听过的一节三年级语文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教师用AI为课文朗读打分,从而激发出学生“超越老师”的兴趣,最终学生朗读得分远超教师。“这才是AI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替代教师教学,而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段鑫婷感慨道。
从青涩教师到市级先进教师,段鑫婷用12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好老师的模样,正如她常说的:“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我陪学生成长,学生也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