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加开阔的水域乘风破浪
——写在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历史节点
湖北日报评论员
2021—2025,在五年规划的接力中,我们就要跨过又一段奋进的岁月。
五年间,“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这个举国上下共同书写的故事章节,鲜明而厚重。
五年间,荆楚大地气象万千。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汇成昂扬向上的奋进旋律,清晰嘹亮、铿锵其鸣。
(一)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还记得,“十四五”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五年前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长历史时段的大变局,在“十四五”的表盘上,出现新的时代特征。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推动生产关系、创新版图、经济结构大重组、大调整、大分化,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性、不对称性日益显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
五年前的中国,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样的时期往往伴随着重大事件或节点,具有突出的承上启下性质。我们党在成立100周年时,庄严宣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此,中国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重整行装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五年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空坐标。我们拥有多方面的优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需要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科学定位、精准导航。
时代背景不同、目标任务不同、路径手段不同,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从全球视角深刻认识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客观审视发展态势,准确分析研判机遇挑战,体现了对环境变化和实践反馈的强大适应性,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愿景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7万多字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瞄准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导引,贯通集思广益的决策模式、梯度推进的落实模式、全程跟踪的评估模式,新的活力浪奔浪涌,新的潜力喷薄而出。
(二)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回想过,“十四五”时期的湖北走过了怎样的征程?
这五年,湖北担当在大战大考中彰显——
三线坚守、三面进击,连续打赢战疫、战贫、战洪三大硬仗。从按下“暂停键”,到疫后复苏、复元打平,再到重回主赛道、聚势新突破,这片土地经受住了疾风骤雨,迎来一片光明。
拼、抢、实;不止步、不罢休、不怕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没有改变”的深刻论断、“三个一定能”的深情寄语,越过高山险滩、直面风险挑战,我们稳住了,做到了。
这五年,湖北作为在累土不辍中体现——
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大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发展的曲线昂扬向上。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人均预期寿命等8项指标超过预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9项指标进展顺利;沿江高铁湖北段、引江补汉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九州通衢”“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系统重塑,发展的整体性、坚韧性、内生性、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湖北创造在丘山崇成中标记——
创新实力大幅跃升,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稳居中部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启新征途,全域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数字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梯队。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全省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这五年,湖北温度在民生改善中释放——
连续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90万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家门口”的风景蝶变;86%的县市建成三级医院,教联体覆盖85%以上中小学,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充值了人民生活的幸福账户。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最后一个彩排的夜晚,从武昌江滩红巷码头往长江二桥的方向,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坐在江堤的台阶上,看烟花在对岸绽放,旋转的镜头把夜景拍遍,“老妈,你看到了没有”“小乖,漂不漂亮”。发展的故事,就是这样宏大又细微,它在湖北18.59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里,在无数人绽放的笑颜里。
(三)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思考过,湖北发展的步履,因为什么而一路向前?
方向指引是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中国共产党做事,有一个无比清晰的方法论,那就是从一个个点,高瞻远瞩看出一条条线、看到一个个面,由此深刻洞察地理格局、发展格局。各个地方做事,透过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看到一盘棋中的战略方位、目标定位、职责岗位,力求以一域之进促全局之兴。
党的领导如臂使指,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路领航。手握“国之大者”的罗盘,心怀“大局大责”的地图,支点建设在“十四五”时期纲举目张,牵引湖北各项事业,催生斑斓异彩的“荆楚故事”。
改革创新是关键性的支撑。
从国家到地方,战略制定、组织发动、深层推进,带有明显的纵向结构特征。但国家规划之于地方规划,从来不是复制黏贴的文本,而是因地制宜、各显芬芳的蓝本。
以专栏1为例,比较一下国家层面和湖北层面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个打头的专栏,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都是5项,指标设置总数都是20个。但在2025年和年均/累积等指标数据上,两个纲要体现了差异性。
差异性的实质,是我们参照国家规划的蓝本,立足于自身的根基、优势、短板、弱项等“家底”,端出了“湖北版”。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两端发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一体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手并用,改革的“点火器”、创新的“强引擎”,强劲轰鸣。多少活力奔腾、推陈出新的发展果实,来自于此,受益于此。
担当作为是最基础的保障。
规划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稳经济、促发展,战疫情、斗洪峰,化危机、应变局,“十四五”规划在爬坡上岭、越沟过涧中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需要强大的定力、韧性去推进。
今年各地经济半年报出炉时,很多人关注到了湖北的亮眼表现。经济增速6.2%,在经济大省中居首,出口、消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等大幅增长,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是湖北?”看过花湖国际机场的“夜生活”,很多人具象化理解了“货到花湖快”,找到了一个内陆省份何以成为“新沿海”的答案。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五年间,多少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沉潜精研,多少企业家在市场上奋力打拼,多少党员干部在实践一线攻坚克难,多少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展的实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坐等而来的,都是主动担当、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四)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展望过,下一个五年,我们要如何迎接、如何进阶?
今年4月,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接续发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时段中,“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五年。
从全国大局看,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整体形势是,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从湖北实际看,下一个五年,湖北处于全国战略地位的整体跃升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基本建成支点的加速冲刺期。聚焦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攻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共同富裕这个本质要求,紧紧围绕事关湖北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来谋划“十五五”,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既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更需要精打细算深思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新蓝图将开篇、新征程将开启。我们要做的是,强信心于事业接续之时,振精神于脚踏实地之上,兴百业于浩荡前行之途,谋幸福于众志成城之中,煌煌然成之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