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史永银)高校师生每天都在使用的“一卡通”,早已不再只是一张“卡”,而是开启智慧校园生活的钥匙。10月1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数智时代高校一卡通融合应用与创新研讨会上,该校介绍了在校园一卡通融合创新方面的不断探索。
华中师大副校长李鸿飞在致辞中介绍该校情况(学校供图)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技术赋能的数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形态和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在致辞中表示,在这一宏大的数字化转型图景中,“一卡通”作为连接校园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关键纽带,其角色已远不止于一张简单的消费卡或门禁卡,它正演进成为集身份认证、数据聚合、服务融合于一体的智慧校园核心入口与重要平台。
华中师大“校园一卡通”系统建于2011年,以一卡通专网为载体建设,采用当时最新的CPU 卡技术,应用广泛,作为校园内电子支付和电子身份识别的凭证,应用覆盖食堂就餐、超市购物、校内乘车、在线缴费、自助打印、校内就医、报到注册、图书借阅、会议签到、课堂考勤、门禁识别、智能门锁、体育运动等13大类应用范围的近300个场景。
华中师大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吴绍靖介绍有关探索和实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摄)
研讨会上,华中师大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吴绍靖在《数智驱动 融合创新》主题报告中,分享该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其中校园一卡通建设历程和创新探索,引起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纷纷举起手机拍摄资料。
吴绍靖介绍,该校于2011年实现“一卡校园通用”,2021年启动校园一卡通核心系统升级与扩建工作,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卡、码、脸”多方位综合服务,建成高品质的智慧型一卡通,成为贴合学校管理需求的校园基础业务系统平台。针对联机交易存在的断网无法使用、交易延时长、单边账等缺陷,今年该校又实现一卡通“先记后扣”扫码缴费新模式。
华中师大介绍的探索和实践引起与会代表浓厚兴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摄)
“国内多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先行先试努力打造一卡通融合创新标杆,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这次研讨会上,不少高校分享了经验。”李鸿飞认为,目前高校一卡通已覆盖多场所多类别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服务渗透校园治理各环节,建“卡、码、脸”多方位综合服务与自助体系,落实“一网通办”“少跑腿”要求,从基础服务工具升级为校园治理数字化核心支点,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政策、构建智慧校园治理体系的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