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田伯韬 周小香 石闪闪)10月16日,湖北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龙头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李珊珊,点赞樊城、襄城、保康三地产业链供应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随着《跨区域供应链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协议》落地,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余家湖化工产业园、余家湖保康工业园三地正鲜活践行由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链供应链共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标准共建,打造劳动关系“指南针”
为解决供应链各企业劳动标准不一的问题,樊城、襄城、保康人社部门推动供应链企业签订《跨区域供应链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协议》,统一了用工招聘、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争议处理等工作标准。这一协议现已覆盖航空航天行业39家主要供应商。
“签订协议前,我们对非标准工时的管理存在模糊地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人王东旭坦言,“现在有了明确指引,不仅用工更规范,员工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共建协议将和谐劳动关系管理纳入供应商评估体系。这一举措倒逼上下游企业重视劳动关系管理,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
资源共享,培育劳动关系“营养土”
为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力,襄阳市樊城区人社局在龙头企业设立和谐驿站,定期开展劳动关系管理赋能培训,由龙头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专家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劳动合同合规签订、社保公积金实务、加班费计算与风险规避、劳动争议调解技巧、员工心理疏导等专业培训。同时开放内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模板供链上企业参考借鉴,并针对个性化问题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
每月15日,中航精机旗下的航空新材料公司和谐驿站总是座无虚席。在这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HR负责人、行业协会代表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劳动用工规范问题。从工时管理到社保缴纳,从争议预防到纠纷调解,与会者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分析风险。
“上次会议上,一家配套企业提出的‘季节性用工社保缴纳难题’,正是在三方共同研讨下,找到了合规又灵活的解决方案。”汽车供应链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肖晓表示,“这种机制让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解决。”
“参加培训后,我们建立了员工关怀热线和定期沟通机制后,劳资关系呈现零纠纷的良好状态。”一家供应链企业的厂长张雄分享道,“这种知识共享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此外,还建立了“最佳实践分享库”,收集整理各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供链条企业参考借鉴。
激励相容,注入和谐发展“助推剂”
为鼓励上下游企业提升劳动关系管理水平,《跨区域供应链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协议》中,设计了一套供应链激励措施,对劳动关系管理表现优秀的企业将在订单分配、付款条件等方面获得优惠。
某公司供应商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因连续两个季度在劳动关系管理评估中获评A级,该公司不仅优先获得了龙头企业增加的订单,付款账期也从60天缩短至45天。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激励,更是对我们管理能力的认可。”该公司总经理刘能表示,“我们有信心将这份优势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和谐共赢,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这一创新机制的实施,已经初显现出积极成效。据统计,产业链企业员工满意度平均提升12%,劳动争议发生率下降35%,员工流失率降低18%。
更为重要的是,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改善。龙头企业的产品交付准时率因此提高了5个百分点,客户投诉率创下历史新低。
樊城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链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员工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企业用工风险有效降低,产业链稳定性增强,区域劳动关系更和谐,这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到整体提升,这种由龙头企业引领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正以其务实的效果和可复制的经验,为更多行业提供着有益借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和谐劳动关系正在成为产业链竞争力的新标志。
上一篇:今晨,金价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