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阴雨给今年的“三秋”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菏泽市各地紧盯天气情况,坚持“抢”字当头,尽量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确保秋粮及时收获。
定陶区种粮户杨允成今年种了30多亩玉米,可因为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偏湿,常规轮式收割机无法进地作业,延缓了秋收进度。
“你看这个天气,光下雨有一、二十天了,玉米也都成熟了,这个玉米都想发芽生霉,很担心,车也下不了地,要是掰的话得人工扛,但天还下着雨。”定陶区杜堂镇贾庄村村民杨允成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情况,当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近50台履带式收割机上阵,帮助农户开展抢收作业。
定陶区农机手石启生:“这个机器作业效率也挺好的,一个小时就是七、八亩地,挺不错的,天气也不好,就是两班倒,黑夜白天地干,赶紧把老百姓的粮食收家走。”
定陶区还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机具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向农机手传授农机操作、维修保养、常见故障排除等知识,推广科学晾晒、防虫防霉等实用技术。
定陶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技术推广科科长李宝凤:“今年秋收恰逢雨季,我们迅速组建6支应急作业服务队,采取‘农机作业+志愿服务’模式,紧急协调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调配100余辆转运车,全力抢收成熟庄稼。”
抢收,农机具是基本保障,菏泽市全力保障履带式机械,对于机械不能进地作业的地块,各地调度人员疏浚沟渠,组织人工抢收。鲁西新区积极指导群众与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利用植保无人机加装专业吊装设备将地里的玉米运出来。
无人机飞手王朝军:“我们的无人机加装了防滑机臂和重量传感器,能及时精准夹住玉米袋还不打滑,正常天气来说,一天能作业12小时,现在跟着降雨时间调整,不下雨就赶紧飞,尽量地把雨天的影响降到最低。”
针对“湿粮”不能及时晾晒,极易霉变的问题,菏泽市及时公布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鄄城县26处烘干点全天候运转。
鄄城润赢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亚楠:“咱们这台烘干塔每天可以烘干处理300吨粮食,做到24小时轮班工作,人歇机不歇,所有老百姓送过来的粮食都能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东明县刘楼镇则凭借“敞开收粮+烘干保障”的组合举措,让农户湿粮能及时售卖、快速回款,有效化解秋收难题,守护农户丰收成果。
东明县刘楼镇种粮户袁海信:“俺种了120多亩地,现在也没法晒没法收,用履带式收割机直接收成籽了,收成籽拉到这里卖了,立刻换成钱,价格也行。”
东明县刘楼镇收粮点邵红义:“目前我这个烘干塔24小时不间断的烘干粮食,日烘干粮食200到300吨,保证周边20公里左右的老百姓都能拉过来卖湿粮食,粮食能换成现金,老百姓心里也踏实一点。”
(记者:张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