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黄洁如、通讯员陈祺民、万建国、方婷婷、刘亭)随着国庆中秋长假进入尾声,返汉客流陆续抵达。武汉公交部门聚焦交通枢纽、景区商圈、大学城等重点区域,通过精准调配运力、强化枢纽接驳等多项举措,全力保障市民、游客和高校学子顺畅返程。
10月7日至8日,武昌站、武汉东站、汉口站等交通枢纽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公交部门提前研判客流趋势,采取“高峰缩距+应急补位”双线策略。途经武昌站综合体的518路、577路、706路等线路,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缩短2分钟,所有待发车辆提前进站,实行“车等人”服务模式,高效衔接“火车+公交”换乘需求。武汉东站的BRT1路、521路则将高峰班次间隔压缩至10至12分钟,确保到站旅客快速疏散。
针对夜间返程客流,夜行公交YX10路、YX518路与武昌站综管办建立实时信息互通机制。武昌站、武汉东站各储备5台应急车辆,必要时增补通宵运力,全力保障深夜抵汉旅客顺利出行。远城区枢纽同样做好应急准备,钓台道黄陂客运中心的292Q路在起终点及地铁站设置客流监控点,储备3至5台应急车辆,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缩短至10到12分钟;武汉长江新区阳逻客运站的D102定制公交依托“武汉公交”APP订单数据,动态调整发班频率,保障前往武汉站的旅客出行顺畅。
围绕藏龙岛、中州等大学城学子返程需求,公交部门采取“常规线路+定制公交”组合服务模式。758路、929路、905路等常规线路加大运力投放,同步加密发车频次;大学城定制公交则密切关注秀湖、佛祖岭、江夏客厅等地铁站客流变化,实时调整运力配置,实现公交与轨道交通“零距离换乘”。
连接地铁1、2、3、21号线的293路、286路及定制微公交1路等线路,持续监测沿线站点客流波动。一旦出现时段性大客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增派车辆、优化调度等方式,全力保障国庆假期返程客流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
假期后期,武汉园博园等景区及周边商圈仍现客流高峰,公交部门实施“一景一策”精准服务。10月7日晚,园博园周边620路、790路遇客流小高峰,立即将发车间距缩短3分钟,以“人多车密、人少车稀”的灵活调度方式,有效提升公交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