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脚踝扭伤,竟让称霸排超十六次的天津女排跌到第四名。
李盈莹去年二月那一崴,不仅伤了自己的韧带,更差点摔碎了球队的王朝梦
。
谁能想到,一个25岁的姑娘,脚底下踩着整支队伍的胜负天平?
那天下午,天津的招待会灯火通明。 李盈莹穿着正装站在人群里,笑容得体,可熟悉她的人都能看出那份小心翼翼。
2025年9月28日,建国76周年的庆典上,她是体育界的门面。 但就在七个月前,她的右脚踝还裹着厚厚的绷带。
天津女排的荣誉墙上,十六座冠军奖杯闪闪发光。 从联赛初创至今,她们一直是排超的霸主。
去年赛季初,球队高调回归人民体育馆主场,球迷的欢呼几乎掀翻屋顶。
可命运偏偏开了个玩笑。 2025年2月15日,半决赛对阵上海时,李盈莹拦网落地,踩中了对手的脚。
诊断结果很快出来:足舟关节半脱位,韧带损伤。 球队紧急送她到北医三院治疗。
那个赛季,天津女排最终止步第四名,六连冠的梦想戛然而止。
队长姚迪在赛后采访中红了眼眶:“盈莹不在,我们像少了主心骨。 ”
康复过程漫长而煎熬。 李盈莹每天在健身房重复着枯燥的练习,从拄拐到慢跑,用了整整三个月。
今年九月土耳其集训时,她终于能无保护起跳了。 教练组悄悄松了口气,但没人敢掉以轻心。 毕竟,全运会十一月就要开打。
新赛季的备战早已启动。 天津女排引进了古巴副攻马丁内斯和巴西主攻娜塔莉亚,内援薛翼枝也火线加盟。
训练场上,新老队员的磨合成了关键。 李盈莹和王媛媛的站位被重新调整,战术板画了又擦。 球迷论坛里,有人调侃:“这阵容豪华得像全明星队。 ”
但隐患始终存在。 李盈莹虽然年轻,却已打了九年职业联赛。 医学报告显示,运动员在25岁后进入伤病高发期。
队医每次给她做检查时都格外仔细,冰袋和绷带成了更衣室的常备品。 客场作战时,教练总会多带一名康复师。
国家队的压力同样现实。 2026年亚锦赛关乎奥运门票,中国女排需要健康的李盈莹。
东京奥运后的低谷期,她是少数稳定的火力点。 排协内部会议中,有人提议召回朱婷组建双核阵容。 不过这一切还得看李盈莹的恢复情况。
赞助商的活动邀请雪片般飞来,李盈莹推掉了大半。 她更愿意泡在训练馆,对着发球机一遍遍扣杀。
偶尔被问及伤势,她总是笑笑:“脚踝? 早没事啦! ”可转身时,她还是会下意识地跺跺右脚。
天津体育局的年度报告里,李盈莹的名字出现在重点保护名单首位。 训练计划被切成碎片,强度精确到分钟。
队里甚至规定了她的每日步数上限,像呵护古董瓷器般小心翼翼。 球迷们却吵翻了天,有人觉得过度保护会磨灭血性,有人反驳说天才值得特殊对待。
全运会测试赛那天,李盈莹打了短暂的一局。 扣球瞬间,旧伤处传来细微的刺痛。
助理教练盯着数据板发呆:击球高度比受伤前低了2厘米。
更衣室的储物柜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报纸剪报。
如今队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她始终守在网前。 某个深夜,她在社交媒体发过一段训练视频,配文只有三个字:“还得练。 ”
争议从未停止。 有人翻出旧账,说天津队太依赖李盈莹;也有人质疑引援策略,觉得外援挤占了新人空间。
俱乐部老板在股东会上拍桌子:“冠军球队不谈如果,只看结果! ”但医疗团队私下担忧:铁人也怕锈蚀,何况是扭伤过的脚踝。
场馆的照明灯熄灭前,李盈莹总会单独加练发球。 排球砸在地板上的闷响,像倒计时的钟声。
工作人员习惯了她最后离场的身影,偶尔会提醒:“脚踝要紧,别太拼。 ”她点头,手上动作却不停。 没人知道她是否真的痊愈,或许连她自己也在寻找答案。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