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段让人心头一紧的视频,9月25日,四川贡嘎山那玛峰的雪坡上,一抹红色突然顺着陡坡滑了下去,速度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同行人的惊呼声混着风雪声,最后那点红色彻底消失在视线尽头,看的人手心直冒汗。
后来官方通报了消息,才知道这不是演习,是真的出了人命。出事的是个31岁的登山爱好者,当时正和队友在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上活动,为了给同行的人拍张满意的照片,他随手解开了系在身上的安全绳。就这一个动作,成了致命的伏笔——等他拍完照起身时,脚上的冰爪不知怎么勾住了雪层,身子一歪就失去了平衡,没了安全绳的牵引,整个人像断了线的风筝顺着陡坡快速往下滑落,在人们的注视中,沿着山体一路滑坠了200多米,最后消失在视野尽头。
有人称:那玛峰有腿就能登,可能有人不知道那玛峰的情况,这座山离贡嘎主峰直线距离8公里,风景是真的好,但风险也藏得深。去年就因为山上出现了50米长的冰裂缝,当地直接暂停了所有登山许可,直到今年才重新开放。
爬这种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规矩特别严,得提前给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交登山计划、安全方案这些材料,协会和当地体育部门两级审核通过了才算合法,可这支队伍压根就没报备,属于实打实的违规登山。康定市教体局的副局长后来也说了,这就是典型的违规登山行为,要是按规矩来,悲剧说不定能避免。
这话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的讨论一下子炸了锅。有资深驴友痛骂:“这是最不该犯的低级错误!雪山不是公园,安全绳从来不是装饰品,是真能救命的!” 有人结合登山者有协作证的事感慨:“按理说他该懂这些规矩啊,怎么会一时糊涂?可能就是觉得‘就一会儿没事’,可风险哪会给你侥幸的机会。” 有个登山爱好者说得实在:“上次在雪山上想调整背包,向导死死按住我的手不让解绳,现在才懂那是在保我的命。”
更让人唏嘘的是后续的细节,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说,人是直接摔进碎石堆里的,早就滑出有雪的区域了,遗体转运特别难,海拔高又缺氧,只能靠人力一点点搬。死者的亲戚接受采访时声音都在抖,说他才31岁,连家都还没成,家里人连夜赶过去,只盼着能早点把他接回家。想想真是可惜,就为了拍一张美照,把自己的命丢在了雪山上,留下家人一辈子的痛。
其实登山圈一直有句老话:“你可以不上山,但只要上了,就不能对规则有半分懈怠。” 那玛峰虽说被不少人当成“入门级雪山”,但高海拔的风险从来没消失过。雪坡上的雪层可能看着厚实,底下说不定就是冰壳;冰爪能帮人抓牢地面,可没了安全绳固定,反而可能变成“绊马索”。这些都是前人用经验甚至生命换来的教训,偏偏有人觉得自己有经验就可以大意。
而且违规登山不仅害自己,还得连累救援人员。高海拔救援本身就充满危险,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随时可能变天的风雪,救援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去找人,最后却只能带回一具遗体,这代价实在太大了。9月28日,在当地部门的协调下,村民免费帮忙才把他的遗体转运下山,可再周到的安排,也换不回那条鲜活的年轻的生命了。
这起悲剧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步步违规攒出来的祸事。3500米以上山峰攀登要报备审批,这规矩不是摆设,是为了提前排查风险、掌握登山者动态;安全绳不能随便解,这不是束缚,是在悬崖边拉着你的那只大手。风景再好看,拍照再想出片,也不能拿生命当赌注。希望所有登山爱好者都能记住,敬畏自然先得敬畏规则,保命永远比打卡重要。毕竟风景可以再看,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