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秋,胳膊上的红斑就又冒出来了,脱屑比去年还严重。”32岁的李先生坐在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诊室里,撸起袖子露出连片的皮损,语气里满是焦虑。他患银屑病已有5年,每年秋冬都要经历一次病情反复,今年刚降温就出现了复发迹象。
随着秋季脚步渐近,气温骤降、空气干燥,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进入复发与加重的高危期。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在各大医院皮肤科门诊日渐增多。9月26日,记者专访西北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维,从病因解析到误区澄清,带来全方位的专业指导。
在临床诊疗中,“银屑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张维主任解释,银屑病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病理层面看,疾病的发生与T细胞异常分化、炎症细胞过度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失控密切相关。而在诱发因素方面,除了遗传基因的先天影响,后天的感染(如链球菌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异常均可能成为“导火索”。此外,吸烟、饮酒、皮肤外伤、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因素,也会显著增加发病或病情加重的风险。近年来,医学领域已在遗传、免疫等领域开展大量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撑。
为何秋冬季节银屑病容易“找上门”?张维主任结合季节特点,解释了背后的关键原因:皮肤屏障受损是首要因素,秋冬空气湿度骤降,皮肤经皮水分丢失加速,屏障功能变得脆弱,外界刺激物更易穿透表皮,直接诱发或加重皮损。其次是免疫平衡失衡,日照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但秋冬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这种自然的免疫抑制效应随之减弱,导致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同时,微循环与内分泌波动也不容忽视,寒冷天气使皮肤血管收缩,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影响皮肤代谢与营养交换,温度变化还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剧炎症反应。
在诊疗过程中,张维主任发现不少患者存在认知误区。
误区一:银屑病会传染
实际上银屑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传染病,患者无需担心传染他人,也不必因此自卑孤立。
误区二:银屑病是皮肤病,抹点药就可以
这种想法忽略了疾病的全身性,银屑病是慢性炎症疾病,皮肤红斑、脱屑只是外在表现,炎症还可能波及其他器官,轻症患者外用药可控制皮损,中重度患者需制定包含口服药、光疗、生物制剂等的综合方案,从整体调节免疫、控制炎症。
误区三:迷信银屑病根治偏方
银屑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长期控制。所谓“偏方”多含强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短期有效却会导致病情反弹、药物依赖等严重后果。很多患者因病情反复放弃治疗,实则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长期保持皮肤光滑,正常工作生活,切勿被“治不好”的标签吓退。
误区四:病情好转立即停药
银屑病治疗需长期维持,擅自停药易引发反跳现象,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调整方案。
张维主任最后强调,银屑病防控是场“长期战”,秋冬季节更需做好“防”与“治”的科学结合。既要通过科学护理降低复发风险,也要在出现皮损加重、新发病灶等情况时,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