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发生了两件与台军武器装备供应有关的大事。其一是被民进党当局当做“以武拒统”典型案例的“自造潜艇案”,被韩国方面认定涉及窃密。其二是外交部发布对5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
先来看潜艇部分。韩联社引述韩国警方调查称,两名韩籍工程师从原厂离职后,涉嫌将原公司2011年帮印尼造潜艇的设计图带走,并泄露给台湾船企。韩国防部称,没有向台湾地区输出潜艇相关装备或技术的许可记录,正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积极合作,“防止国防科学技术外流”。
此前因监督“自造潜艇案”遭到绿营围攻的国民党“立委”马文君指出,若报道属实,民进党当局所谓的“潜舰自造”将沦为重大国际丑闻,郑重要求台防务部门启动危机处理。
由于当前正值2024选举最后阶段,该议题堪称民进党施政重大破口。不过,民进党2024参选人赖清德却倒打一耙,在造势活动中将批评炮火指向马文君。
对此,马文君7日喊话赖清德,不要转移焦点,用民众的纳税钱造潜艇就要说清楚,“自造潜艇”项目小组召集人黄曙光与郭玺是不是偷了他国机密?如果是用偷来的图纸、装备、输出许可造出来的潜艇,会不会只有人家的半套,能堪大用吗?未来如何保修?
马文君的质疑也是台湾社会对民进党“自造潜艇案”不信任的原因所在。时至今日,民进党当局仍采取闪烁其词、避重就轻、攻击提出质疑者而拒绝回应质疑的态度,让社会舆论倍感该案疑点重重,牵涉重大。国民党方面提出,若当选将重启“特侦组”详查“自造潜艇案”,获得不少民众支持。
再看美国军火商部分。近期,美国出台新一轮对台军售,总价值3亿美元。中方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对贝宜陆上和武器系统公司、联合技术系统运营公司、宇航环境公司、ViaSat公司和Data Link Solutions公司等5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禁止我国境内组织、个人与其进行交易、合作等活动。
这已非中方首次宣布对美国军火商进行制裁了。此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雷神技术公司也曾因对台军售问题被制裁。对于中方制裁,舆论一方面认为这是中国实力成长的体现,对外部势力干涉有更为明确和强硬的回击手段。也有网友关心制裁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
事实上,美国军工企业除了军事装备外,也普遍从事民用业务。尤其在信息、计算机领域,民用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科研投入和更新迭代速度。如果因民用业务停滞,导致科技迭代减速,将在竞争中失去先发优势,这对军工企业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另外,制裁在身,也会对股价和后续融资造成冲击。
为什么有必要将“自造潜艇案”涉嫌窃密与美国军火商受到制裁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放在一起?原因在于,这代表了台军获得武器装备的两种方式,也是岛内“台独”势力“以武谋独”“以武拒统”的两种主要途径,即自主开发建造与被动对美采购。
所谓的自主开发建造是民进党最常吹嘘的部分,但从过往历史可见,台军的“自造”仍然停留在拼装阶段,前期仍需通过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在全球各地搜寻零件、设计图、工程师等资源。此次民进党消耗500亿新台币拼出来的“自造潜艇”就是一例。
这种途径费时费力,且投入巨大。由于过程中多个环节涉密,导致台湾社会无从监督,也成为弊案大本营。此前的“拉法叶舰案”“猎雷舰案”均涉及数千亿新台币的预算滥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台湾方面搜集资源的途径越来越窄、代价越来越高,几乎已成死路。
目前还未中断的是对美军购部分,也被民进党当局视为“可恃来源”。但台湾方面在交易中并没有自主权,采购什么武器、采购多少、如何配置使用,完全受制于美方。而美方的军事思路是建基于美国利益之上,从整个印太战略出发的布局,台军仅是其众多棋子中的一个,甚至存在关键时刻弃掉的可能。
也因此,美国武装台湾的思路与台湾民众实际利益存在极大冲突。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方全力推动的城镇战。对于美军而言,城镇战是现代战争中最能延迟进攻方攻击速度的作战方式,其目的是能让解放军深陷城镇战泥淖,尽量拖延大陆崛起进程。
但对台湾老百姓而言,城镇战是要把家园变成战场,把住宅变成碉堡,把自己和家人变成肉盾,是要付出巨大生命和财产代价的。他们要在这场由“台独”分子引发的战争中,替“台独”势力家破人亡,而引战的“台独”分子可能已在第一时间逃跑,其家人财产更早已转移到岛外。这是台湾民众绝不会接受的。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对台军售从未间断,但“疑美论”却在台湾社会蔓延的原因。台湾民众越来越看清,台海冲突的结果不是“美国人替台湾死”,而是“台湾人替美国死”。对美军购不仅没有让执政党加分,反而成为刺激大陆、升高危机的负面事件。
来源:海峡之声
上一篇:美媒爆猛料!波兰参与其中?
下一篇: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效应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