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史丽 谭子杨 周仕伟
11月20日,初冬清晨,寒气微凝,湖北省秭归县滨湖社区“幸福食堂”里却暖意融融。上午11点30分,“菜来喽——”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吆喝,刚出锅的粉蒸肉、包菜、蒸鸡蛋……被端上取餐台,氤氲热气裹挟着饭菜香扑面而来,等候多时的老人们笑盈盈地排起队,有序取餐。
等候多时的老人们笑盈盈地排队
“味道清淡软烂,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70多岁的社区居民邓从英阿姨一边吃,一边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她说:“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做饭既麻烦又不安全。现在每天到点来食堂打饭就行,8块钱一荤两素一汤就能吃饱吃好!”
邓阿姨口中的“幸福食堂”,是滨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社区现有居民16569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2178人,占全社区总人口的13%。
为破解社区老年人尤其是孤寡、独居老人的用餐难题,2023年4月,在县民政局指导下,滨湖社区利用山水龙城小区的公共空间,建成了这个集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精神关爱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目前食堂有9 张方桌可容纳 50 人同时就餐,主要服务社区200多名老人,年纪最大的93岁,最小的60岁。”滨湖社区妇女计生委员曹俊介绍,食堂每天供应午餐和晚餐,午餐时间11点30分至13点,晚餐4点30分至6点。“两荤两素一汤12元,一荤两素一汤8元,70至89岁老人每餐补贴2元,90岁以上免费,补贴部分由多方联动保障。”
“帮帮团”志愿服务队给老人送餐
为贴合老年群体饮食需求,食堂在菜品设计上主打高蛋白食材,烹饪以蒸、煮、烩为主,拒绝油炸、腌制,全程低糖低盐低油。食材均来自大型超市,采购可溯源,厨房实行明厨亮灶,全程监控保障食品安全。食堂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运营和卫生清洁,让老人们吃得放心。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组建了“帮帮团”志愿服务队,老人们可通过小区微信群或电话线上点单,志愿者会免费送餐上门。此外,“帮帮团”每月开展“敲门行动”,提供生活照料、家电维修、陪同就医等“六助”服务。
自营业至今,这家小小的食堂已累计服务8万多人次就餐,为9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35人次,开展送餐服务556人次。食堂不仅是餐厅,更是一个“社区情感枢纽”。饭后,老人们在配套的活动室里打牌、下棋、聊家常,把分散的邻里重新聚拢,让晚年生活多了份归属感和热闹气。
秭归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35.3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达10.92万,老龄化率达30%。其中,留守、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数量庞大,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这一重大民生课题,秭归县委、县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县里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秭归县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县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秭归县创新性地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村落、近亲属(邻居)”五级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起“村委会+村落理事会+社工+志愿者”的基层关爱服务网络,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都能被看见、被关心。这一体系的建立,为“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项目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幸福食堂”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秭归县广泛推广“四个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模式,通过政府奖补、社会捐赠、村集体经济支持和个人适当付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有效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同时,积极探索“物业+养老”“社会力量+养老”等多种运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暖心事业中来。
如今,以滨湖社区为代表的“幸福食堂”模式正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多点开花。全县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12个社区依托居家养老(幸福驿站),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代购、康复等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为10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