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审视湖北的基础与优势 以改革之力和开放之为撬动中部服务全国
创始人
2025-11-21 09:03:42

1月28日晚,光谷星河广场灯光璀璨,宛若“行星发动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访谈嘉宾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进一步凸显湖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在战略叠加效应中体现自身特色、发挥动态比较优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科学谋划和制定“十五五”规划,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您认为湖北有哪些优势?

张燕生:湖北,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还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丰沛润泽的水系纵横交织,沃野千里的平原一望无垠,辅以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共同构筑了湖北稳固的农业基础。正因如此,湖北自古便物产丰饶,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是当之无愧的“中部粮仓”。来到湖北,可以看到水清岸绿、江豚逐浪,呈现出“一江清水东流”的生态美景。

从区位优势上看,湖北地处中部之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有“九省通衢”之称,既是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强调战略叠加效应,就是要求各地在落实过程中要注重将各个战略统合起来、形成合力,避免顾此失彼、产生冲突。通过发挥这种叠加效应,对重大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调整,这是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变化而提出的重要举措。对湖北来说,应进一步凸显自身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战略叠加效应中体现自身特色、发挥动态比较优势。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历史上,从张之洞在湖北建立工厂、新式学校开始,武汉就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批几所国立大学之一。今天,武汉作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与周边的鄂州、黄石、孝感、咸宁、黄冈、仙桃、天门、潜江八市,形成了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紧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湖北素来是中国的科技、人才、教育重镇。湖北还是全国少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十四五”以来,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61020”全链条攻关也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八,湖北的受教育程度、文明程度以及工商开放水平,在全国也是比较靠前的。这都是湖北已有的一些优势,或者说湖北基础比较深厚的优势。

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区域协作三维发力

补短板锻长板,变基础优势为发展胜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您看来,湖北应该怎样清醒地看待这些已有的优势?未来五年湖北观大势、谋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张燕生:优势不只是递给别人的名片,也不只是在嘴上喊的口号,不能只是装在箱子里的“金银财宝”。湖北的生态、区位、科教、产业等优势非常明显,聚焦支点建设,接下来要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做强优势,还需要在三个维度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

第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市场经济。2025年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将首次采用新方法评估中国内地,我认为今年的报告会有一个变化,就是把国企、民企、外企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评估。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湖北排名稳步上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但对标营商环境排名领先的地区,湖北在吸引外资、营商环境法治化等方面还存在提升和优化的空间。市场经济发展得好,则国企发达、外企发达、民企也发达。我们需要用市场经济机制来解决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用政府的公共服务手段来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两手抓两手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北要向其他兄弟省份学习成功经验,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让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在湖北都有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做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不能止步于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还要破除制度障碍,补齐融资难、融资贵等短板,为企业降本减负,让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可及可享;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对国企、民企、外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保障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民营经济在湖北是比较发达的,还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在规模方面的优势,让小商小贩成长起来。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助推各类企业加快成长,让湖北的民企站上一个更高的位置,为湖北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二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历史上,武汉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底子很厚。目前来看,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湖北做出了很大努力,中欧班列(武汉)稳定开行50多条跨境线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50条国际货运航线,将连接全球的货运网络越织越密。我始终认为,“开放则开窍”,不开放就不开窍。成渝地区作为西南边陲之省市,也在努力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发展开放经济。“十五五”时期,湖北需要进一步拓展中欧班列(武汉)的物流通道,提升花湖国际机场的枢纽能级,充分发挥湖北的区位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让湖北的国际化水平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第三是增强区域联动协作,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十五五”时期,中国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增强国内大循环,必定要做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是国家战略布局为湖北带来的新机遇。过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对武汉的人才和创新资源都有更强的吸引力。下一步,人才、知识、技术有可能从全球向中国集聚,从全国向中部集聚。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连通的是全局性战略。湖北要主动牵头搭台,成为财富、知识、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建立起更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做实战略合作机制,提升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

湖北首先要做大做强做好自己的中心城市功能。其中,推动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就要在未来五年,即“十五五”时期,把服务业占比提升到70%以上,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之比提升到70%以上。进一步做强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加强武汉都市圈中“1”和“8”之间的协调协作。在长三角地区,离上海越近的地方越富,和上海的基础设施越便利越富。那么在湖北,我们要让离武汉越近就越富、和武汉基础设施越便利越富成为现实,更好地彰显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增强武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湖北领有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要促进中部六省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以武汉都市圈带动南昌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调协作,像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一样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整体提升中部地区发展水平。

放眼全国,各个省市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但离不开在以上三个维度打造自身优势、找准着力点。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区域合作环环相扣,关系到老百姓的腰包鼓不鼓、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不高,城乡和区域差距大不大。让市场经济的观念、开放型经济的观念、法治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湖北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抓发展不能随大流、赶最后一班车

在真抓实干中做到从“有”到“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您曾指出,湖北应从全球视野出发,充分认识自身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认清定位,才能作出更大贡献。“十五五”时期,湖北在大局大势中,如何让优势的“荷包”里再长出些新东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张燕生:湖北作为稳居全国前八的经济大省,下一步要继续抬升发展标杆,切实在全国大局中找准定位,尽快推动新旧动能、新旧结构、新旧模式转换,在优势领域提升位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切实推动支点建设,敢为人先、识变应变、创新求变。

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鼓励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敢想敢干。抓发展不能随大流、赶最后一班车,不能简单模仿他人的优势,而要积极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做“一哄而起”的盲从者。湖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洋厂长”,格里希是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像这样敢为人先的故事,在湖北还有很多。现在,格里希工作过的武汉柴油机厂,已经成为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湖北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既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以改革之力、开放之为,撬动中部、服务全国。

其次,要在真抓实干中做到从“有”到“精”,让高质量发展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如何在创新上聚势突破?这就需要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这里各展其能。以增强支点的文化影响力为例,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着重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增强地域性文化的显示度和吸引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最关键是要让大家“读懂”荆风楚韵的魅力。也就是说,要与市场对接、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文化精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最后,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挖掘新动能。武汉历史上一直是工业重镇,有武钢、武锅、武重、武船等,制造业比较发达,但这一优势主要来源于国家布局。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北如何因地制宜培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土壤,形成“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协同,成为真正的创新策源地?徘徊观望不行,坐井观天也不行,而是要跳出湖北看湖北,对标先进地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主动作为,攻难关、促转化,把大词新词变成求真务实的创新创造。

事实上,湖北已经具备创新能力和比较优越的基础条件:从人才上看,我们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有“国之重器”的实验室和研究所;从布局上说,我们有光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浓度高、产业集聚度高的区域;从新兴产业上来说,我们有低空经济、脑机接口和具身智能。湖北具备厚实的创新资源,有能力产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

当前,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进入到全国乃至世界一流行列。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AI大模型领域,可以成为湖北打造新平台新产业、打开新发展空间的突破口,让世界级一流技术迭代的产品和创新业态发生在湖北。创新如果只是“昙花一现”,就没办法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湖北来讲,应从下到上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对认定的目标、锚定的方向,持续用力、一抓到底。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时间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湖北的进步是比较快速和显著的。在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有所不同,当前,湖北发展已经进入聚势突破、整体提升的关键期,多重战略机遇与政策机遇交织叠加,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多年积累的区位交通、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比较优势,有更大可能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指南,湖北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光要比五年更长远,把自己的事做好,保持历史耐心,在火热的发展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中扬 整理)

制图 万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国降水稀少冷空气短暂间歇 2...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0日,全国降水稀少、大部地区气温回升,天气舞台较为平静。预计...
国开行辟谣:从未与“人民资产”...   国家开发银行20日晚发布辟谣声明:  近期,国家开发银行接到群众反映有自称人民资产(或人民资产A...
美总统特朗普修改对巴西商品关税...   当地时间20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修改对从巴西进口商品的关税范围。部分商品40...
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江夏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吕专专 付雯静 吴博)11月17日,江夏区实验高级中学在问津...
告别“拎马桶”,人民城市有高度...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 题:告别“拎马桶”,人民城市有高度更有温度——上海下“绣花功夫”持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