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赖紫怡)金秋鎏金,丹桂飘香。近日,武汉文理学院运动场上彩旗与青春共舞,鼓点与时代共振,人文艺术学院以一场名为《归乡之旅——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沉浸式主题展演,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文物“活”起来,历史“动”人心
方阵展演环节,学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玉壶”“女史箴图”“敦煌壁画”等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他们用灵动的舞蹈和充满情感的话语,诉说着对故土的眷恋。“我带着家书逃出来,能带我们回家吗?”这句带着穿越百年沧桑的叩问,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观众心中那扇通往文物漂泊历史的大门。在方阵中,学子们身着特色服饰,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重新演绎着文物故事。那些原本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舞台上“苏醒”过来,历史的记忆也在青春的活力中“重生”。
创新表达,传承有道
“小玉壶”带着泪光叩问:“我的家在中国,你能带我和朋友们回家吗?”声音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回家的渴望。“女史箴图”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我们的笔触里,藏着华夏的春秋。”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敦煌飞天”的衣袂掠过风沙,宛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九层楼前的月光,还在等我们归航。”那画面仿佛能让人看到敦煌那神秘而美丽的景象。
这场展演突破传统表演模式,以“沉浸式叙事+文化符号解构”充分展现了人文艺术学院“文有良知,艺无止境”的院训精神。学院以艺术为桥梁,让文物从博物馆那冰冷的玻璃柜中“走”了出来,变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青春符号。
青春守望,文明归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藏有167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英博物馆以2.3万件中国文物居海外博物馆之首。这些文物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你们的家本就在中国,我带你们堂堂正正回家!”当记者的誓言与方阵齐呼的“青春有我,强国有我”交织时,展演升华为一场关于文化自信的青春宣言。这不仅是对文物回归的呼唤,更是对文化主权的坚守;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守护,更是对未来文明的担当。
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学子们用这场展演告诉大家: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接力;民族的复兴,终将由青春的力量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