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观舆 | 警惕舆论“吼叫”式表达
创始人
2025-11-04 16:03:04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当风声太大,嘈杂声太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依靠呐喊来让人听到。正如,当舆论场杂音太多,很多人想要获得关注,只能依靠凸显不同、夸大或是极端化表达,来达到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的目的。

这正是眼下的网络舆论场:有人热衷于宣扬情绪对立,如关于男女对立的思潮会不时涌动,近期脱口秀演员“房主任”把离婚史说成全网爆梗,京东曾邀请杨笠参加“双11”营销活动引发巨大争议,相关议题热度高涨都和男女权益话题密切相关;有人肆意通过夸大问题撕开舆论裂痕,如有一段时间,斥责“熊孩子”行为的帖文成为流量密码,高铁上因孩子吵闹引发冲突还曾引发激烈争议;有人则热衷于将爱国主义情绪无端放大,如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被网暴事件中,就裹挟着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

为什么类似现象屡禁不止?因为网络舆论场其本质仍然遵循新闻传播价值规律,上述现象的背后,本质上是希望通过宣扬对立、夸大强化、引向极端化来达到博取关注度的目的。因为宣扬群体团结互助已司空见惯,所以宣扬群体对立必然更有市场;因为担心权益受损,所以必须通过夸大问题来引起重视;因为爱国是主流,所以鼓吹存在不爱国现象自然能上热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下网络舆论场群体纷争、对立情绪、极端化苗头会不时泛起。

实际上,通过“吼叫”式表达来实现诉求伸张和发声并不可取。这样也许短期能获取更高的关注和流量,但同样会催化非理性情绪,很容易被情绪浪潮反噬裹挟,无益于问题解决和良性沟通。通过夸大事实、强化情绪、极端化自身观点来达成占据公共资源的目的,甚至会带来多方危害。

一是可能会误导舆论认知。如夸大“熊孩子”行为的出现频率,容易形成身边“熊孩子”“熊行为”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实际上,身边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胜枚举,如媒体曾报道合肥五名小学生勇拦警车救老人、四川省资阳市一学生捡到黄金首饰交还失主、江西赣州四名小学生放学路上护送两岁萌娃到民警执勤点……但这些热点传播关注度均十分有限。

二是带来负面情绪的滚雪球效应。网络舆论在负能量裹挟中,产生网络暴力、负面情绪传染扩大等副作用,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被网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叠加扩大,事件的敏感要素叠加部分真假难辨的传言,激化了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演变成了对企业和个人的网络攻击。

三是标签固化形成话题禁区。当扭曲、变异、放大的舆情民意持续存在时,会导致对某一类议题的认知趋向于标签化、极端化,持有中立乃至与之对立观点的群体则可能因为担忧被极端情绪绑架和误伤,选择沉默或者减少参与话题讨论,这客观上助推了舆论场上极端化的观点占据相对优势地位,恶性循环下,可能会让某一类话题成了普通网民不敢触碰的话题禁区。如在舆论场中,若过分主张女性权益,可能会导致鼓励晚婚晚育乃至不婚不育成为一种不可驳斥的价值取向,容易给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观念、家庭生活方式产生严重冲击和侵害。

倡导理性讨论,避免“吼叫”式表达,需要加强舆论关切的精准识别和有效回应,同时也需要对基于事实核查的内容予以流量扶持,依法打击博取眼球类内容炒作和造谣行为。要多措并举推动跨群体的理性沟通交流,让公众真正认识到,“如果吼叫管用,毛驴将统治世界”。

专题:东湖观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守护在身边!轨道辅警及时出手按...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通讯员 李文茂)11月3日,一名70岁的婆婆在地铁站乘扶梯时不慎...
东湖评论:向“绿”而行,“鄂”... 极目楚天,大江大湖孕生机,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生态本底优渥、战略地位特殊。在此发展关...
台胞台属走进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   中新网金华11月4日电(董易鑫)“照片最右边这位是我父亲,他是台湾义勇队的首批队员。”11月3日...
财经聚焦|“云端”登记、雪山见...   今年5月10日,我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新人结婚登记可以全国各地通办。最新数据显示,近...
枫叶红菊花艳 武汉中山... 11月4日,武汉中山公园喷泉池旁边的两株枫树已是一片火红,树下正举行第42届金秋菊展,许多游客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