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启程,飞向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与此同时,我们也缅怀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的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突破重重阻挠回国,为中国航天与导弹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主导研发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 ,让中国在航天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钱老深知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为培育航天人才倾尽全力。他出的考题难度极高,很多学生开卷都难以及格,被称为“魔鬼试题”,但正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激励着学生勇攀科学高峰。钱老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钱学森:长天作证》,任林举 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钱学森:长天作证》讲述了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以及一生投身科学事业取得的成就,展现了科学家钱学森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辉煌科技人生。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钱学森》,李建臣 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钱学森》讲述了钱学森在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美国后,他师从加州理工学院杰出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研究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并涉足火箭、导弹等领域,28岁便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掀起了反共排外的“麦卡锡主义”浪潮,钱学森因此受到钳制并被责令出境。心系祖国、归心似箭的钱学森正准备举家归国,不料却遭到美国军方的关押。认识到钱学森巨大价值的美国对其回国设置了重重阻碍,使钱学森被软禁在家长达5年之久。为了争取回国,钱学森写信辗转与祖国取得联系,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外交手段才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新中国的舞台上,钱学森发挥自身所长,带领中国航空事业迎头赶上国际水平,实现了从小立下的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他的一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