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这里有情之所系,这里有发展的天地
树高千尺,不忘根脉;弄潮四海,终回故乡
10月29日,海内外楚商汇聚武汉,共赴第七届楚商大会。
“楚商”这一称谓,根植于璀璨而独特的楚文化。《说文解字》曾释“楚”为“丛木,一名荆也”。荆楚,本指荆棘遍布之地。楚人先祖在蛮荒之地开创基业,这种不畏艰难、白手起家的坚韧,是楚商血脉中最古老的创业基因。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之志自古有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创新风骨一脉相承。自2013年楚商联合会成立,12年来,他们不仅在全国乃至全球商海中搏浪前行,更以总投资逾2.1万亿元的项目回馈桑梓,成为湖北发展的坚实力量。
楚商精神,深植于长江文明的沃土。楚商返乡,远不止于招商引资,更是一次文化身份与商业精神的寻根与重塑。
从《史记·货殖列传》中“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早期商业萌芽,到明清时期“九省通衢”“货到汉口活”的商贸繁荣;从茶香千年的万里茶道,到纵横欧亚的中欧班列、辐射全球的花湖国际机场,楚商基因始终在楚地血脉中流淌。长江汉水交汇的地理优势,天然决定了楚地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流动性与枢纽性,也形成了成熟的商业规则、繁荣的码头文化和信誉为本的商道,塑造了楚商精明务实、重信守诺、眼界开阔的传统。这份跨越千年的商业智慧,在新时代被赋予全新内涵——是感念桑梓、实业报国的赤子情怀,更是与家乡发展共振、与国家战略同频的使命担当。
“楚商”这一称谓,为遍布全球的湖北籍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文化身份标签。它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籍贯,升华为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认同。
“楚商兴则湖北兴,湖北好则楚商好”,今年以来,湖北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背后,是民营经济半壁江山的有力支撑。“你是我之所来,也是我心之所归”,双向奔赴的征程背后,是情感纽带与理性选择完美交融。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聚,这份深情不是简单的情怀驱动,而是建立在湖北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巨大市场潜力之上的理性抉择。
他们当中,有的返回母校担任创业导师,给年轻学子引路领航;有的将具备突破意义的技术带回故乡,引领一批创新企业扎根。雄鹰回巢,引领雏鹰齐飞;楚商归汉,奋楫千帆竞发。楚商的桑梓之情,正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湖北的怀抱敞开,正加速呈现“活力奔涌、气象万千”的发展态势。
四海为卷,挥洒商业传奇;长江为脉,溯源桑梓情深。如今,楚商已超26万人,楚商500强企业年营收总额突破3.7万亿元。众多楚商将产业与资源融入湖北发展大局,成为建成支点的磅礴能量。
“十五五”规划建议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作出战略部署,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湖北支点建设舞台广阔、气象万千,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优越的生态,加快迎接每一位跨越山海归来的游子,可谓情更浓、势更足、路更宽。
这里有情之所系,这里有发展的天地。树高千尺,不忘根脉;弄潮四海,终回故乡。
下一篇: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