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卢秀燕继续选择沉默,国民党在最后冲刺阶段将承受更为沉重的信任考验。距离投票仅剩短短一周,党内外的猜测与焦虑叠加,蓝营的未来走向因此变得更加不确定。战火般的竞争已经发酵,各路势力的表态层出不穷,唯有她依旧保持沉默,让人担心她是否愿意与党同进退。
第一场党主席政见会在台中登场,本该是让人看到她关心基层、凝聚士气的窗口。结果卢秀燕以工作日程紧张、上班时间繁忙为由,婉拒出席,仅以简短的“予以祝福”来敷衍式回应。这样的处理看似中庸,实则是在有意避免与党内的重大议题拉开距离。
即便她最终请假到场、以快闪方式现身或以录影祝贺来表态,也只能被视为一种示弱的姿态。她选择的冷处理,不仅错失了作为领袖的公开亮相机会,更让人怀疑她是否愿意与党同舟共济,仍然未能给外界一个明确的方向信号。
也许她以为不表态就能守住形象,避免卷入纷争,但政治现实往往相反。持久的模糊和回避并不能赢得基层的敬意,也难以获得外界的信任。基层党员会因此感到被排斥,绿营支持者则把她的沉默解读为缺乏担当。结果是两端都失去信任,形象反而明显受损。
保持距离未必等同于成熟稳健,更多时候是一种政治上的缺席。当国民党最需要凝聚力量的时刻,卢秀燕的这种态度无疑被视作一种失职。
尽管她已明确不再竞选党主席,支持者的呼声再高也难以改变现实;但她对国民党未来的关怀,以及对这次六位候选人之间角逐的态度,却是另一回事。基层党员如今焦躁不安,渴望看到一个明确的领导者发声。侯友宜、张善政、许淑华等人已陆续表态挺郝龙斌,强调需要具备经验和整合能力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缺乏方向感的新人。这不是为了派系拉拢,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负责任判断;相比之下,卢秀燕长期坚持的“好人政策”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凡事不言不语、只求不犯错,反而忽略了政治的本质在于选择与承担。
她长期塑造的“妈妈市长”温暖形象,强调包容与稳健、家人般的贴心,但政治不仅是温度,更需要态度。当党处在十字路口时,她的沉默不仅让基层困惑,也让党内人士失望。尤其在2028年的布局备受瞩目之际,若真的怀有更高的政治野心,理应在关键时刻展现判断力与领导力,而不是选择回避。
要真正参与就要有胆识,不选也要有态度。到目前为止,公众看不到她的明确态度,只有不断的祝福,然而祝福难以转化为外界对她能力的信任,更难以积累党内的实质性话语权。说到底,唯有真正入局,才会拥有实质的发声权。
如今的国民党,最缺的不是温柔的气质,而是一个真正的肩膀。距离投票日已经不到一周,尽管尚不清楚卢秀燕在最后关头会否有所动作,但前车之鉴已然鲜明。继续与党保持距离的做法,既非正确选择,也不是党内县市首长和民代愿意看到的局面。
若卢秀燕继续扮演“最会闪的市长”,她在党内的信任将持续流失,个人的支持也会逐渐动摇。她需要承担起来,成为真正的领头人,不然终将被评价为一个不愿承担责任的好人。最后,提醒她,还有一个在党内长期默默耕耘的明星政治人物随时可以挺身而出,挑战民进党在2028年的对手,那人就是韩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