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藏族姑娘索朗卓嘎与汉族小伙郑自国在大冶市举行婚礼。(通讯员 李航 摄)
2025年10月1日,藏族姑娘索朗卓嘎与汉族小伙郑自国在大冶市举行婚礼。(通讯员 李航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曾丽妮 胡靖
10月1日的大冶市天鹅礼宴中心,挂满红绸的大厅弥漫着桂花香。藏族姑娘索朗卓嘎戴上凤冠,穿上绣有并蒂莲裙摆的凤冠霞帔,眼里满是欢喜。“以前总听长辈说‘缘分天定’,而我的缘分是‘岗位’牵来的。”她笑着转头,正好对上一旁的新郎郑自国的目光。
千里姻缘一线牵。2025年国庆节,这对因工作结缘的藏汉青年喜结连理。
从山南到湖北,她遇到热情的大哥哥
“当时只知道在黄石有好工作,没想到我会把心也留在这里。”2021年深秋,21岁的索朗卓嘎攥着黄石“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的通知书从西藏山南赶赴湖北,成为大冶劲牌公司枫林酒厂的检测员。
土生土长的大冶小伙郑自国是厂里的生产信息员。初见这位藏族女孩,小伙眼前一亮:“她的笑容像高原阳光一样灿烂。”
热情的郑自国周末常约索朗卓嘎一起逛黄石的大街小巷,两人很快熟络起来。“他像个大哥哥,把我照顾得很好。”索朗卓嘎说,考虑到自己不吃海鲜,在两人外出聚餐时,男孩总会提前叮嘱店家“避开鱼虾”。在她感冒发烧时,也是男孩一下班就赶紧买药。
2023年初夏,在磁湖的晚风里,面对郑自国的告白,索朗卓嘎笑着点头。
跨越3000多公里的缘分,在黄石扎了根。
“恋爱日历”写下800多天的甜蜜日常
去年7月,索朗卓嘎带着郑自国回西藏见家长。
索朗卓嘎的父亲提前赶到拉萨接人,还精心备好酥油茶和糌粑。“叔叔拉着我的手说‘黄石是个好地方,你要好好对卓嘎’。”郑自国至今记得当时的感动。
在黄石,郑自国的父母把索朗卓嘎当成自家姑娘。“以前,家里人过生日,就是简单吃顿饭。卓嘎来了之后,一家人会提前准备鲜花和礼物,把家里气氛搞得特别热闹。”郑自国的母亲笑着说。
今年2月,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两人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市领取了结婚证。
在郑自国的手机里,存着一个每天都在更新的“恋爱日历”。就在两人结婚的那一天,小伙在日历里写道:“到婚礼这天,是我们在一起的第836天。”
藏汉夫妻向新人送祝福
婚礼现场,还有一对特殊的客人——格珍和柯常山。2024年元旦,这对藏汉夫妻在黄石结婚。2021年,格珍通过就业援藏来到劲牌公司,不仅从一名新手成长为技术骨干,还遇见了爱人柯常山。
“看到卓嘎结婚,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特别开心。”格珍说。两对新人的幸福,背后是黄石就业援藏“黄石模式”的持续深耕。
2020年,援藏干部发现山南地区就业压力大。不久后,第一趟载着35名山南青年的“援藏就业专列”开进黄石,迎接他们的是劲牌公司、华新水泥等企业。
索朗卓嘎说,劲牌公司给他们安排了双人宿舍。“公司里有许多藏族同事,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过节时会一起做藏面、跳锅庄舞。”
这几年,黄石将藏族大学生纳入“新黄石人”计划,推出17项政策保障就业、创业和安居。截至今年7月,已有273名藏族大学生在黄石就业。
婚礼上,黄石市委统战部、黄石市人社局、黄石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相关领导纷纷送上祝福,并送上一幅大冶刺绣的题词“千里姻缘就业牵,民族交融情谊长”。
索朗卓嘎牵着郑自国的手,望着台下的藏族同胞和黄石亲友,眼眶湿润:“我从山之南来到湖之北,不仅有了工作,还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