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传统文化正焕发新生。随着假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剧场,享受经典戏曲带来的文化盛宴。记者蒋雪林报道,10月5日晚,韦伶始和七位朋友在剧场观看了经典彩调剧《刘三姐》,现场观众达到426人,上座率高达74%。
韦伶始表示,现场观看与她小时候看电影《刘三姐》的体验截然不同,“现场感更强,互动也更有趣”。剧中主人公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她,令她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感共鸣。除了成年观众,年轻观众同样成为剧场的主力军。10岁的郭承恩在母亲檀幸沛的陪伴下前来观剧。他已经有四年的“看戏历史”,用压岁钱购买了剧中的手绢,甚至学会了旋转技巧。“歌声动听,角色搞笑,尤其是对歌环节的搞笑桥段,让我忍俊不禁。”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广西戏剧院不断探索和创新经典剧目。主演陈慧表示:“年轻人其实对戏曲感兴趣,只是需要更多的接触机会。”剧院通过进校园、下基层和互动体验等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教大家转手绢,融合流行歌曲创作,让传统艺术变得更有趣。10月5日晚,彩调剧《刘三姐》演出结束后,主演陈慧与观众互动,感谢他们的支持。
檀幸沛认为,带孩子看戏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艺术熏陶对孩子的成长和谈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她高兴地发现,儿子刚开始看戏时难以安静,现在却能够安静地欣赏完整部剧,观看戏剧已经成为他们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0月1日至6日,广西戏剧院推出了多部特色剧目,包括壮剧《香樟树下》、小剧场桂剧《人面桃花》及彩调剧《刘三姐》。假日期间还举办了民乐演奏会和非遗传习活动,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小剧场的每场观演人数接近100人,上座率约86%;大剧场的每场观众超过400人,上座率达70%。在这个假期,地方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南宁市民的假日生活增添了文化的韵味,成为新生代心中传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