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上海滩,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总是引人入胜。老一辈的文人如陈巨来,常常回忆起当年那些风云人物的趣事,令人忍俊不禁。1949年后,复旦大学的外文教授冒孝鲁,面对其父亲著名诗人冒鹤亭的诗作,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不通’之处。而当文人们带着自己的诗文请教时,他最多也只会应付地读上三行,随口说句‘好!好!’便将作品还回。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感到他对这些所谓的文人风雅有些刻薄,却也显得无可奈何。
在这场文人的游戏中,吴湖帆作为海上丹青的名手,以词自夸,曾向冒孝鲁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词集作序。出乎意料的是,冒孝鲁却将此事转交给了他的父亲冒鹤亭。待到冒鹤亭完成序文,竟对吴湖帆的作品毫不客气地表示这词根本无法恭维。这样的交锋,似乎是对文人之间互相捧场的讽刺。
而在扬州,金冬心的故事同样引人发笑。他在盐商的宴席上,面对一位商人的酒令时,灵机一动引用了元朝的诗句,替这位盐商解围,赢得了满座的敬服。此时的金冬心,显然是考虑到了盐商的金钱利益,所以才愿意出手相助。
与之相对的是龚定庵,他在酒席上的表现则显得更加直率。当面对一个盐商的拗口联句时,他以幽默的方式迅速回应,显示了他对文人游戏的轻蔑。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他与众不同的标志。
周黎庵作为当时上海滩的小品文作家,曾以怪诞不羁的风格著称,他对于龚定庵的评价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他的轶事不仅让人会心一笑,更引发了对文人间假斯文现象的深思。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文人的风雅背后,往往隐藏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金钱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