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追梦·浪船》剧照 通讯员供图 《田耕牛本传》剧照
演唱《世界赠予我的》
《长江边的婚礼》剧照
《乐和长歌》剧照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鄂文旅
10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四川成都开幕,第十八届文华奖将在艺术节期间进行评选,湖北省2部剧目、3个节目成功入围终评名单。其中,舞剧《乐和长歌》、楚剧《田耕牛本传》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杂技《扬帆追梦·浪船》、小话剧《长江边的婚礼》、音乐单曲《世界赠予我的》参评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
本次入选是对湖北近年来在舞台艺术领域不懈攀登艺术高峰的肯定,更彰显了湖北舞台艺术深厚的底蕴与蓬勃的创新活力。
作为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政府奖,文华奖评奖范围全面覆盖了舞台艺术的各类剧目、节目,旨在鼓励舞台艺术工作者不断创新和进步,提高中国舞台艺术的整体水平。文华奖设立于1991年,最初为一年一届,后期经历多次改革,从2004年第11届文华奖起,评奖周期改为三年一届,并与“中国艺术奖”两奖合一,共同在中国艺术节上进行评选。
金秋十月,从长江之滨到巴蜀大地,湖北省五部入围作品将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集中展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湖北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
《乐和长歌》 楚式美学,瑰丽浪漫
近些年,湖北积极深挖荆楚文化根脉,传承文化薪火,用多种舞台形式“唤醒”荆楚文化,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终评的原创舞剧《乐和长歌》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部致敬楚文化的舞剧,《乐和长歌》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复现”了荆楚史诗。在文化选材上,巫傩元素、楚舞“翘袖折腰”等湖北地域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荆楚大地瑰丽浪漫的文化底蕴。在舞台布景上,从湖北省博物馆1:1复刻的编钟、钟磬、虎座凤架双面鼓等古典乐器营造出真实的楚地礼乐氛围,结合多维度投影技术,古老的楚文化在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舞剧《乐和长歌》将于10月8日至10月9日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大剧场开演,带领巴蜀观众来一次穿越两千年的楚式浪漫之旅。目前,该舞剧已火热开票。
《田耕牛本传》 乡土气息,芬芳浓郁
在舞台艺术创新创作上,湖北积极倡导创作者走向生活的深处,关注这片土地之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多创作带着“泥土味道”的作品,本次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终评的原创现代楚剧《田耕牛本传》便是一部扎根于土地的作品。
作为湖北省重点打造的原创农村题材剧目之一,该剧讲述了“农状元”田耕牛的种田变迁史,折射出中国“三农”事业的巨大进步,是一部乡土气息浓郁、剧种特色鲜明的楚剧。同时,本剧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的项目。
《田耕牛本传》将于10月16日至10月17日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开演剧场为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大剧场。
《长江边的婚礼》 红色文化,风云激荡
作为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舞台艺术一直肩负着以形载道、以美传魂的使命,而湖北的艺术工作者一以贯之担起责任,不断积极地回望风云激荡的烽火岁月,将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时代精神搬上舞台。本次入围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终评的《长江边的婚礼》是黄冈市打造的一部小话剧,它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围绕“弘扬大别山精神”,取材于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湖北黄冈段发起的渡江战役这一历史背景,讲述了团风县长江边一户人家支援前线的故事,该剧还荣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
《长江边的婚礼》将于10月16日至10月17日参评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开演剧场为德阳艺术宫演艺中心。
《扬帆追梦·浪船》 以身为桨,以梦为帆
创新才能推动舞台艺术文化高质量发展,湖北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立足于传统的土壤,推陈出新。本次入围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的《扬帆追梦·浪船》是突破传统的创新典范,它的节目创意源于经典节目《浪桥》,与传统浪桥节目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浪桥节目的观赏视角,将“双浪桥”与地面翻接动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扬帆追梦·浪船》将于10月12日至10月13日参评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开演剧场为南充大剧院。
《世界赠予我的》 接纳感恩,生活絮语
创新驱动更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湖北省近些年统筹各类艺术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队伍。本次入围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的音乐单曲《世界赠予我的》,由湖北音乐人袁晶作词、曹正杰作曲,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成为备受观众喜欢的歌曲之一。青年词作家、导演袁晶参加工作以来,已参与导演各类大小文艺活动500多场,长江汉水、英雄城市的滋养,都让她在创作中受益颇多。
《世界赠予我的》将于10月12日至10月13日参评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开演剧场为南充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