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儿
来源:东儿的带娃日记
最近刷视频看到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真正吃饱饭的只有两代人。以现在的标准去评判父辈,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当你满口说着原生家庭的创伤时,其实父母内心深处和童年也是一片荒芜之地。
其实他们已经进步很大了,他们当时简直是被当作牲口对待,渴了饿了病了都没人管,死就死了,更不要说什么精神的慰藉,活下去在当时都成了很困难的事。
现在的青年人总是说,我如果当了父母,一定不会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我一定会让孩子活的开开心心,说我们这一代才是最适合当父母的一代。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可能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想过,我以后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吃饱饭,我一定不让他有干不完的农活,我一定让他读书,让他过得好。其实他们真的做到了,他们也超越了自己的父母,只是进步得没那么快”
说得特别好。在这里我们可以整理出一个信息:
父母的育儿观:吃饱饭,不生病,去上学。
年轻人的育儿观:除了身体健康和去上学之外,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
两代人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努力让娃过得更好。
好,回到我们的主题,如果,你把娃全权交给老人带,也就是你的父母带(全权的意思是,娃不和你一起住,只有过节等时间你才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的娃接受到的照顾,是按父母辈的标准,也就是按照“吃饱饭,不生病,去上学”的标准去照顾的。
但如果你的娃自己带,他接受的被照顾你的标准,是按你的标准——身心健康都有被关注到。
这中间相差了什么呢?——一代人的差异,更严格地说,是至少三十年的差异。
如果你的娃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意味着他接受的教育落后了别人整整三十年。
我昨天想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惊出一身冷汗,仅仅只是一个选择的不同,造成的结果竟然天差地别。
很多人都觉得没有那么夸张,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差异都是有形的,你看孩子照样长得高高的,活蹦乱跳,跟别人家的孩子也差不多呀!而且上了小学不都是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老师教么!
但是巨大的无形的差异往往被我们忽略——孩子的性格、学习的习惯、内心的安全感、优良的人格品质,这些是不仅影响孩子的成绩,也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感的关键。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上小学之前,随便玩,上了小学我再盯着他就可以。但是却不知道,三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六岁之前,是孩子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学习习惯的黄金期。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树苗,那他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你喂给他什么养料。
这六年,如果喂他一部手机……
这六年,如果你喂他亲密的陪伴、书本阅读、启蒙游戏……
两个孩子一年级刚开学时,巨大的差异已经拉开了——他是否会专注45分钟听老师讲课,还是听了两分钟就要搞搞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他是否会主动思考,还是不会的随便写;考试考得差了他是否会补足较弱的知识点,还是破罐子破摔……
这些差异在六岁前就完成了。
你可能会说,那等他上一年级了,我再辅导他功课,让他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不就行了?
很残酷的事实是,等到一年级才开始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其实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几乎无能为力——不信你看看多少父母辅导作业时情绪崩溃就知道了。
因为你不知道如何讲解一个知识点孩子才会更容易听懂,因为不知道孩子各种反应是听懂了还是不懂装懂,因为你不知道在他听不懂的时候如何变换一种类比让他听懂……
因为所有和孩子沟通的细节、经验、耐心,都是在前面六年和孩子朝夕相处时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
在你缺位的那六年,你也几乎没有任何成长,所以当一年级的孩子不知道2+2等于多少时,你只能崩溃大吼——二加二等于多少都不知道!你读什么书!
没错,不管你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大学教授,养育孩子这门功课就是要你亲自去修炼,日日夜夜,没有人可以代劳,没有速成的课程,只能脚踏实地去践行,总结,成长。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我父母不也把我养得很好,我也考上名牌大学了!确实是,但是你忽略年代背景的差异——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脑游戏。
为什么要再而三强调手机的危害呢?这个国庆你回家观察下就知道,有多少小孩早上起床就捧着个手机看,吃饭看、走路看、睡觉看……
玩手机这个动作讲清楚一点,就是注意力被掠夺的过程。小孩大脑发育的关键几年,本来可以去捉迷藏、玩积木、看绘本,但是他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了,他们没有任何时间和兴趣去做你童年做过的那些游戏——在这个年代,靠孩子自由生长成为一个能养活自己的普通人比以前难太多了。
还有一点我们没想到的,你不听话,父母直接可以打骂,但是你的孩子不听话,他们几乎不会打骂,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再让你父母用之前的方式养育他,是不可能养出第二个你的,而且绝对会比你差得多。
即便是同龄人之间,养育孩子的方式也有巨大的差异——无数的父母一回家也是捧着个手机看,根本无暇也没耐心陪娃玩游戏、聊天。资本对我们的注意力剥削真的太厉害了。
讲了这么多,可能你会觉得,有必要这么焦虑吗?大家不都这样。这也是这个世界贫富差距这么大的原因——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剩下80%的人其实是被剥削的对象。
到了我们这一代,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估计也不会超过20%。你觉得跟80%的人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但是也有20%的家长在不断进步。
育儿这件事的迷惑性在于,它的结果可能要在十几二十年后才能明显地呈现出来,哪怕在十几岁时就出现不好的现象,也多半会被包容。一到成年,我们就要求他们一夜之间变成勤劳能干,懂事的成年人——如果不是的话,这时才痛心疾首——我要是当初怎么怎么教他就好了……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