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俊楚、刘娟)城乡供水、教育、医疗……这些公共服务难题如何破解?9月29日,保康县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公共服务开展专题协商,深入把脉问诊,为解难题开出“良方”。
据悉,为摸清实情,从8月底开始,保康县政协组成三个视察组,由主席、副主席带队,直奔基层。他们走进水厂、校园、医院和社区,看现场、听民意、比对数据、察看实情,历时一个月,最终形成三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聚焦城乡供水、教联体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既直面问题,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第一视察组了解到,全县供水工程已覆盖11个乡镇,惠及26.5万人,城区“双水源+新管网”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建成饮水工程1834处。但与此同时,部分山区群众对“足量水、放心水”的需求依然迫切。视察组提出,应朝着“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方向迈进,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探索组建县级供(农)水公司,实现统一管理、运维与服务;还要强化水源保护,建好智慧供水平台,让城乡同饮“一碗好水”。
第二视察组重点关注了“大校额”“大班额”、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联体实质融合不够等现实挑战。“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共同期盼。他们建议,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通堵点;优化教师引进机制,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学科师资;通过制度创新和常态督导,推动教联体从“形式联合”真正走向“实质融合”。
医疗机构运营困难突出,乡镇卫生院部分科室服务能力薄弱……”第三视察组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医疗机构运营负担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医保政策与医共体改革协同不足等深层次问题。他们呼吁,多措并举为医院“减负松绑”,稳妥推进,分类化解历史垫资,合理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县级医院差异化发展;加强人才引育,建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和资源共享中心,切实畅通分级诊疗的“最后一公里”。
协商现场,气氛热烈,交流坦诚而务实。县住建局回应,将紧盯城区供水短板,提升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县水利局、教育局、卫健局等部门也纷纷表示,将认真研究委员们的建议,制定专项方案,明确时限,努力把政协的“金点子”变成改进工作的“真行动”。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的建议案》,进一步明确了三大领域的主攻方向。
“这次视察摸清了实情,找准了症结,为我们改进民生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保康县委副书记、县长杜云峰要求各部门主动对接、用好成果,完善督办机制,确保政协建议“开花结果”。
“优化公共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主导、多方协同、持续发力。”保康县政协主席王杰表示,要进一步健全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提案督办、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等方式,持续助推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