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癫痫治疗的道路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曾感到过一种无形的“天花板”。
吃了好几种药,发作却依然如影随形;药量不断增加,昏沉的副作用却让人难以忍受;医生摇着头说:“药物难治性癫痫,目前方案就这样了。”那一刻,许多人心中的希望之光,似乎也随之黯淡。
这层“天花板”,真的无法打破吗?
在窦林森主任看来,答案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疾病本身多么顽固,而在于我们看待和治疗它的视角,需要一次根本性的革新。
单一视角的局限:当“战场”变成“死局”
现代医学在癫痫治疗上功不可没。它精准地将癫痫定位为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并由此发展出抗癫痫药物、神经调控、外科手术等一系列手段。这套体系的逻辑清晰、目标明确:抑制异常电活动,切除致病灶。
但这套强大的“战争模式”,有时也会面临困境。为什么同样的药,对不同的人效果迥异?为什么病灶切除了,有些患者的恢复过程依然漫长而痛苦?
因为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路板”,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生命整体。当我们只聚焦于“扑灭大脑的火花”时,可能忽略了产生这些火花的“土壤”——患者全身的内环境、气血状态、乃至情绪与脏腑的平衡。
中西结合:从“战争”到“生态修复”
这正是窦林森主任中西结合方案的出发点与精髓所在。它不再将治疗视为一场单纯的“局部战争”,而是一次全面的“身体生态修复”。
1. 西为先锋,精准控制
方案绝不排斥或低估现代医学的价值。恰恰相反,规范的西药治疗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先锋部队”。通过精准的诊断和药物选择,快速稳定局势,控制住频繁的发作,为后续更深层的调理创造宝贵的时间窗口和身体基础。这是稳住阵脚的基石。
2. 中为根本,系统调理
在“先锋部队”稳住阵线后,中医的智慧开始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在中医理论里,癫痫属于“痫证”,其发生与风、火、痰、瘀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源常在肝、肾、脾等脏腑功能的失调。
这种调理是高度个体化的。窦主任通过望闻问切,洞察每个患者独特的“证型”,一人一方,旨在恢复机体自身的平衡能力。这不仅仅是“治疗癫痫”,更是“调理这个得了癫痫的人”。
3. 打破天花板的合力效应
当这两种思维模式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奇妙的“合力效应”。
这层“天花板”,其实是由单一治疗模式的局限性所构筑的。而当我们将两种医学体系的智慧融合,就如同为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新鲜空气得以流通,视野骤然开阔。
它告诉我们,前路并未穷尽。对于每一位仍在与疾病共处的朋友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