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金南星
这几天,浙大四院多了几张 “洋面孔”——五位来自哥伦比亚的脊柱外科专家,带着对先进医疗技术的渴求,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开启为期一周的脊柱内镜技术深度研修。
他们此行的核心目标很明确:把中国创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带回南美,让更多当地患者受益。
手术室变“课堂”
中国技术让南美专家瞠目
医院供图
近日,浙大四院的手术室里,一场“双通道内镜下腰椎大融合器融合术”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手术台旁,除了主刀的医护团队,五位哥伦比亚专家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操作细节。
“这位患者因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长期受腰痛、腿痛困扰。今天我们用的是创新改良的技术,在没有辅助通道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操作通道将大融合器植入。”手术间隙,骨科主任胡庆丰一边精准操作器械,一边用清晰的讲解,把手术关键要点传递给身旁的“学生们”。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或单一通道内镜技术,“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微创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这项技术通过两个微小的切口,分别置入内镜观察镜和手术器械,相当于医生有了“一双灵巧的手”,能在高清放大的视野下精准处理病灶、植入融合器,具有创伤更小、出血更少、神经损伤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显著优势。
而浙大四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无辅助通道大融合器置入”技术,更是简化了步骤,提升了手术效率,使患者获益更大。这样的技术实力,早已吸引了不少海外同行的关注。自今年4月浙大四院脊柱微创技术国际培训班开班以来,吸引了埃及、尼泊尔的专家团队,哥伦比亚代表团正是第三批学员。
中外医生“头脑风暴”
哥伦比亚团队盛赞中国医生
手术一结束,12号手术室就成了“学术交流厅”。中外医生围坐在一起,拿着病例热烈讨论:从“哪些患者适合做这类手术”,到“术后康复怎么帮患者恢复得更快”;从“手术中遇到复杂情况该怎么处理”,到“临床决策时要考虑哪些细节”,问题一个接一个,讨论气氛格外热烈。
医院供图
“在哥伦比亚,遇到这类患者,我们要么手术,要么送疼痛中心。”Jacobo说,“虽然能开止疼药,但很多疼痛是炎症引起的,治标不治本。看到你们用内镜手术就能解决问题,还能避免损伤软组织,真的太受启发了!”
“说实话,这类技术在哥伦比亚很少见。”另一位专家Miguel忍不住点赞,“以前我们做脊柱手术,大多是开放式的,要切开肌肉才能处理病灶,对身体损伤太大。但这里的内镜手术,既能解决疾病,又能保护软组织,这才是‘精准医疗’!”
让哥伦比亚团更感动的,是中方医生的“倾囊相授”。“他们会把书本上没有的细节都告诉我们——比如操作时手要稳到什么程度,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快速调整。”Johann说,这些“实战经验” 让他们学起来更轻松,也让他们对未来开展这类手术更有信心,“我们希望把这些技术带回去,让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更好。”
医院供图
还有专家坦言,自己之前只做过单通道内镜手术,每个月大概10台,对双通道技术完全没经验,“这次来就是想跟着有经验的医生学技巧,把技术提上去,以后就能帮到更多患者了。”
为了让哥伦比亚专家学得扎实,浙大四院骨科团队早就做足了准备——不仅安排了系统的理论课,把技术原理、临床规范讲得明明白白;还让专家们全程观摩手术,近距离看操作细节,把“理论”一对一输入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