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育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常常感到无奈:另一半带孩子时总是出现各种“无语时刻”。比如,叫他帮忙换尿不湿,结果穿反了;让他洗碗,碗筷却堆得比没洗还乱;甚至在孩子升学的讨论中,他要么沉迷手机,要么只说“你看着办”。这样的场景让不少家长感到“多个人多份乱”,如何将“拖后腿的队友”转变为“并肩作战的搭档”,成了许多妈妈心头的难题。
本期《家长会会》聚焦“如何动员家庭力量共同育儿”,三位家长分享了各自带娃的“名场面”,发现大家都经历了类似的“抓狂时刻”。
首先,哈哈妈妈分享了她的经验。作为处女座的她,天生爱干净、注重细节,而她的老公却是“生活习惯放飞型”。由于工作原因,老公经常出差,每次回家行李箱一摊,脏衣服随意扔在沙发上,外卖盒也随手放下。每当老公回来,孩子刚刚建立的规则感就会被打乱。哈哈妈妈意识到,面对这种情况,她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另一半的不易。她开始调整自己的期待,不再强求他变成理想中的样子,反而发现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孩子的成长也更顺利。
小朗妈妈则强调了“正向鼓励”的重要性。她分享了一个小插曲:老公拖地时从不拖桌子底下,后来有次他主动挪开床头柜,清理了底下的灰尘。小朗妈妈及时给予了表扬,结果老公开始更加细心地打理家务。她认为,另一半同样需要正向反馈,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要让他知道,这样才能在育儿的路上形成合力。
吉吉爸爸则认为,家庭中没有哪对夫妻能够一开始就做到“无缝配合”。他分享了自己每天的“经典操作”,如起床第一句问“我手机呢?”“眼镜呢?”出门前必问“车钥匙在哪?”这些小细节的疏漏,往往让育儿变得更加复杂。但吉吉爸爸意识到,默契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磨合,接纳对方的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谛。
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温馨和谐的氛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营养。育儿的路上,家庭成员之间的配合不仅影响着家庭氛围,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你家的另一半是育儿高手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们的育儿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