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进行事迹宣讲。 (记者 王旭东 摄)
■记者 拓玲
9月26日下午,长安区太乙宫街道正街社区里暖流涌动,全国道德模范丁水彬、陈若星以及西安市“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走进省结核病防治家属院活动中心,把“道德讲堂”搬进了社区大院,通过情景剧、讲故事、唐诗互动等“接地气”的方式,让文明清风伴着唐诗韵味,吹进群众心坎里。
方寸舞台上演社区温情
“咱们社区向来团结互助,哪位居民朋友见到这位老人,请速和志愿者联系。”在“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带来的原创情景剧《明朗的一天》中,一位老人走失,社区书记呼吁居民齐心协力寻找。
舞台上,宣讲团成员化身社区里的普通居民,用细腻自然的表演,还原了一个个发生在邻里间的真实暖心事。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直抵人心的真诚表演“圈粉”不少。
“你看那个帮邻居找走失老人的情节,不就是咱们小区上周刚发生的事儿嘛!”居民刘大姐边看边和旁边的人小声说。坐在前排的李大爷也连连点头:“这剧演的就是咱们身边的事。”
楷模话家风 句句动心弦
“虽然日子很难,但看到公婆脸上的笑容,我心里就不觉得苦。”全国道德模范丁水彬,讲述着自己多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家人、还挤出时间做志愿服务的经历,语言朴实,却句句带着温度。
随后,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捧出一只旧皮箱,里面装着她父亲参加革命时的老照片和信件。“皮箱虽旧,精神常新;秘密虽小,传承很大。”她从“小家”讲到“大家”,把红色基因和家风传承说得生动感人。
刚参加工作的社区居民崔宇晨说:“陈阿姨讲得实在,没有大道理,就是她自家的事儿。好家风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以后成家了,也要把这种实在、善良的家风传下去。”
宣讲现场,社区居民还自发表演了电吹管《歌唱祖国》、歌曲《南泥湾》、戏曲串烧《锦绣梨园》等节目,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唐诗交流会 邻里“近”起来
“其实善良与美德早就写在千年唐诗里了。”中国好人、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主任赵雪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到唐朝,品味唐诗中的家风与睦邻情怀。
从杜甫的“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到白居易的“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赵雪和主持人一句句解读,台下居民也纷纷接龙:“我还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场瞬间变成唐诗交流会。
大家在书签上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社区居民时新荣写下“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他说:“希望孩子们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长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持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将持续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六进”宣讲活动,让凡人善举可感可学、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据了解,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活动自9月5日首场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始终坚持“群众在哪,宣讲就到哪”,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接下来,全市将继续推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团走进更多社区、乡村、企业,通过“宣讲+文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让道德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文明新风吹遍古城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