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宝宝摇摇晃晃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每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一些家长开始发现孩子的走路姿势似乎“不太对劲”:怎么老是摔跤?是不是内八字?走路像小鸭子?
哈医大四院儿童康复中心提醒广大家长:别过度焦虑!儿童的步态有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很多现象只是成长中的“小插曲”。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像成人一样走路的。他们的步态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成熟:
1-2岁:步态不稳,双腿分开以保持平衡,像“小企鹅”。
2-3岁:开始出现协调的摆臂,但脚步仍然有点僵硬。
3-5岁:步态逐渐流畅,节奏稳定。
7岁以后:步态模式基本接近成人。
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步态异常。当步态异常伴随以下情况时,可能预示着潜在的疾病,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跛行:一走一瘸,双脚步伐不对称,无法承重。
鸭步:走路时身体向两侧摇摆,像小鸭子。
持续性踮脚走:超过3岁仍频繁踮脚走,且无法自如地放平脚走路,或伴有小腿肌肉紧绷。
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步态异常同时伴有这些症状,通常意味着炎症或感染。
步态倒退:孩子原本走路正常,近期突然变得容易摔跤、走路不稳,这可能提示神经肌肉方面的疾病。
面对步态异常,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观察记录:在孩子不知情时观察其自然步态。用手机录下视频,方便给医生看。记录异常出现的时间、频率以及是否伴有疼痛。
不要自行“矫正”:不要强行给孩子掰腿、掰脚,或购买所谓的“矫正鞋”。错误的方法可能有害无益。
相信专业:如果心存疑虑,最稳妥的做法是让专业医生来判断。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步态,必要时辅以X光等手段来明确诊断。
理性看待:绝大多数孩子的步态问题只是成长的一部分,会随着时间自然解决。即使需要干预,现代医学也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爱孩子,从科学地了解他开始。对于步态异常,我们既不必风声鹤唳、过度治疗,也不能掉以轻心、错过最佳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