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整治“庸懒散”,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干部队伍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快退休的干部,以“退居二线”为理由,不愿意多干事,不主动担责任,消极怠工、坐等退休。
干事创业,不分“一线”“二线”,任何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阵地。把“退居二线”当挡箭牌,以为卸去领导职务,就可以谋个闲差做做安稳官、太平官,将“退居二线”视为“提前退休”,工资照领、福利照拿,但人却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状态。这种消极懈怠的作风,既影响党员干部形象,又会导致工作部署不力、推进落实不畅,最终会弱化执行力,损害战斗力,破坏公信力。
坐等退休的现象,既有作风问题,也有机制问题。由于考核评价机制缺位、岗位责任约束弱化,有的临退休干部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与其多干,不如不干。还有的临退休干部因为岗位设置与职能衔接存在空白,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渐渐失去了干事的动力和斗志。
临退休干部基本都是具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干部,是党和国家不可多得的财富。江西等地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为“退二线”干部重新设置岗位,畅通新老干部协作机制,改进年度考核方法,实现人尽其事、人尽其才。检察院副检察长重返办案一线、民政局局长成为街道治理观察员……一大批临退休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大展身手,发挥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从坐等退休向争着发热蜕变。
消除部分干部的“退休综合征”,需多管齐下、精准施策。既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着力解决好工作动力不足、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又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引导干部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站好最后一班岗。对“混日子”现象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让混饭碗、熬资历有市场、成风气,要刹住“带薪养老”的不良风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即便临近退休,亦当发挥余热、做好表率,秉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再立新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下一篇:传承农耕文化乐享田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