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相愉 黄怡)5月14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康复医学科训练室内,75岁的张爹爹正握着老伴张婆婆的手进行握力训练。七年前的一场脑出血让张婆婆成为"沉睡的雕塑",如今她已能模糊发音并完成简单动作。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丈夫28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康复医学团队的科学干预。
暴雨夜的转折:七年前妻子突发脑出血
2018年夏,62岁的张婆婆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术后遗留四肢肌力丧失、意识模糊等严重后遗症。"医生当时说醒来的希望渺茫,但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陪到底。"张爹爹回忆道。自此,这位古稀老人开始全职照料:每日5点起床备餐、两小时翻身一次、自学康复按摩,7年间辗转武汉10余家医院,用20余本护理笔记记录下妻子每丝细微反应。
多学科联动:精准康复方案打开希望之门
2025年初,张婆婆转入天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评估,团队制定"意识唤醒+肢体激活+言语重建"三维方案:
神经唤醒: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配合患者喜爱的戏曲音乐激活大脑皮层;
功能重建:从被动关节活动到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与家属共同完成阶段性目标;
言语攻坚:通过亲情朗读与咽喉反射刺激,帮助患者从完全失语到发出单字音节。
"最艰难的是坐位平衡训练,张爹爹托着老伴腰部的手抖得厉害,但从不喊停。"治疗师王敏透露,目前患者坐位平衡接近二级,远超预期。
家庭参与式康复:让爱与科学同行
科室特别设计"家庭康复计划",指导张爹爹在病房延续训练:用握力球锻炼手部功能、通过镜子训练改善认知。护士长乔林茹表示:"家属的深度参与让治疗效果提升40%以上。"如今张婆婆已有了主动吞咽功能、用表情回应交流,近期更首次清晰说出"谢"字。
"这不是一个人的奇迹。"科主任张善纲强调,现代康复医学需要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双重支撑。据悉,该科室近年已为30余例重症康复患者实施家庭参与式治疗,平均功能改善率达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