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良宏)5月16日下午,应沙洋广华监狱邀请,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来监为天门籍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与帮教活动。
“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支持
“刑满释放后,最害怕的不是社会歧视,而是连工作的门槛都难以摸到。”服刑人员彭某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刑释人员的心声。
如何更好地破解刑释人员就业难题,监狱决定“两步走”:一是“走出去”,打破“大墙”界限,扩大地域范围,主动与地方对接,宣传监狱改造工作和成果,推进监狱改造和社会帮教广泛衔接;二是“引进来”,邀请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进监参观,看到监狱改造成果和服刑人员的变化,消除歧视和偏见,更好地为刑释人员回归就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天门籍服刑人员在监狱押犯中占有相当比重。为此,沙洋广华监狱主动与天门市对接,邀请天门市人社局、司法局到沙洋广华监狱参观并对天门籍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教活动。
在监狱教学楼多媒体报告厅内,市人社局、司法局与服刑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和帮教。市人社局专门带来了《天门市就业创业政策》和《个人求职服务指南》,现场发放给服刑人员并详细解读;市司法局通过分享一个个真实的安置帮教案例,宣讲政策,解答服刑人员关于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疑问,让服刑人员的思想顾虑逐渐消散。
天门市人社局、司法局领导与服刑人员面对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教活动。陈燕山 摄
“这次邀请天门市人社局、司法局来监对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联合帮教,不仅是推进监地‘五项协作’的破冰之举,还是打破地域界限、助力服刑人员回归‘就业突围’的务实之策。”党委书记、监狱长杨明军说。
多方支持帮扶就业创业
服刑人员观看监狱走访刑释人员拍摄的纪录片《回家的路》,当看到曾经的服刑人员如今已成为企业骨干、创业先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时,心潮澎湃。
“我在监狱学会了服装生产技能,将来刑释回去后想自己开一个小服装厂,能不能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即将刑释的服刑人员王某提问。
市人社局黄副局长热情地回答:“政策很多,比如,刑释人员创业可以申请创业补贴,资金不足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创办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还能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你在创业过程中碰到什么疑问,可以到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去咨询,我们会给予帮助。”一席话使王某定下了心。
“就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监狱一直提倡‘五有’理念,有支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希望你们积极了解和寻求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来帮助自己实现就业和创业。”党委书记、监狱长杨明军向服刑人员强调。
构建长效机制促监地协作深度融合发展
“这是我们首次邀请异地人社、司法机关进监对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教活动,天门市人社、司法机关对监狱工作的大力支持,也给了我们改造的底气。”党委书记、监狱长杨明军深有感触。
天门市就业局黄副局长表示:“今天我们来,看到了监狱的改造环境,看到了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发生的新变化,打消了我原有的顾虑。下一步,我们将组织本地企业到监狱来开展现场招聘,为刑释人员提供岗位,也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监地协作深度融合,构建长效机制,不仅为服刑人员带来新生的希望,也为企业拓宽用工渠道,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座谈会上,天门市和监狱参会领导达成一致心声。
一场就业指导和帮教活动,折射的是司法温情的创新探索。监地携手为服刑人员搭建“出狱即就业”的道路,服刑人员看到的将不仅仅是“回家的路”,更是充满希望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