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玉生 饶艳华)为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弘扬奉献精神,5月15日,湖北文理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走进市中心血站,实地探秘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的全流程,以“沉浸式”的体验激发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热情,让“科学献血、青春先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当日,在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代表首先走进无偿献血科普教育馆。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机体两周内即可恢复!”讲解员宣讲的科普数据和机体知识,让不少同学消除了献血恐慌和健康担忧。通过图文展板、模型演示和互动装置,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血液生理功能与无偿献血的历史沿革。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同学们依次参观机采室、供血科、成分科、检验科等核心区域。
“血液检测是质量把控的核心关卡。除了常规的血型复核,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通过酶联免疫、电化学发光法、利用PCR技术等方法,经过多道工序层层把关,确保血液没有携带任何可能传染给患者的病原体”“缺什么补什么。根据临床需求,献血者捐献的全血需要分离制备出血浆、悬浮红细胞等成分血,输注给不同需求的患者,既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也避免了输注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而引起免疫输血反应”……随着讲解员详细的宣讲,无菌接驳、滤白、病毒灭活等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在这里生动的结合起来,湖北文理学院的师生们不由感慨:“原以为献血只是‘挽起袖子、伸出手臂’,现在才知道每滴热血都承载着血站工作人员那科学严谨的生命守护。”
随后,师生代表在市中心血站报告厅观看了无偿献血公益短片《总想把爱献给你》。镜头中患者因输血重获新生的画面引发现场掌声阵阵。尤其是公益短片中“我国每年超400万患者需输血,其中近半数是儿童和老人,临床用血缺口始终存在。而高校学子的热血参与,正是缓解用血紧张的重要力量”这段旁白,深深地引发了师生代表团的情感共鸣。
在全场见证下,学生代表宣读《无偿献血倡议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承诺:以科学认知破除献血误区,以亲身行动践行责任担当,让每一次伸手都成为生命的托举!”铿锵誓言回荡在会场,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湖北文理学院的教师代表称,参观不是终点,而是“热血传递”的起点,希望同学们把所见所感带回寝室、带进课堂,让“献血救人”成为校园新风尚。
襄阳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水波对湖北文理学院师生代表的观摩学习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到的爱心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从“走进血站探秘科学”到“回到校园传递爱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无偿献血,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共同为临床用血需求,挽救生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