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刘中扬
近日,广西一位家长遇到了件无奈事。学校家委会临时通知她值班护学岗,由于家中还有小婴儿需要照料,她本想请个假,但家委会强调这是“老师排的名单”,并表示“几年才排一次”。一番纠结后,她最终抱着幼儿站完了岗。这一事件引发不少家长共鸣,纷纷表示“苦强制护学久矣”。
护学岗设立初衷是为有效保障城区中小学生及幼儿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通常由警察、老师、保安、学生家长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但本应是自愿参与的校园公益活动,却在执行中异化为强制任务,甚至成为考核家长的隐形指标。以“自愿”之名,行“强制”之实,最终消解了公益初心,徒增家长负担。
家校共育的初衷值得肯定,学校通过组织家长参与护学岗、义工活动等,既能缓解校园管理压力,也能增进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今天你护我,明天我护你”,护学、护校本是好事,但要在家长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把握好“自愿”准则,尊重家长意愿,家校之间多一些理解与沟通,才能将好事办好。但现实中,许多“倡议”成了硬性要求,“接龙报名”演变为变相摊派,未参与的家长可能面临隐形压力,甚至被贴上“不配合”的标签。这种“软强制”,实则是对家长自主选择权的漠视。
维护校园安全是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核心职责,家长是学校安保工作的“编外人员”而非“主力军”,可以灵活调配,不能通过“道德绑架”迫使其就范。教育的温度要体现在对每个个体的尊重上,家校合作是双向的理解与支持,通过各种更加人性化的温暖举措,让家长从“被动服从”转为“主动参与”,才能让共育初心回归本义。
上一篇:湖北新增3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