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5月8日上午7时许,窗外暴雨如注,90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郭志坚(化名)静静地躺在湖北省荣军医院的病床上,一语不发。
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他,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没什么反应,他已经有两年多不怎么说话了。他忘记了如烟往事,忘记了家的方向,忘记了那些曾经熟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
但只要护士对他说“起来集合了!”他就会有反应,嘴角上扬,露出笑容。
“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唯独记得部队里的‘集合号’。”为退役老兵服务了18年的省荣军医院南湖院区综合办主任钟伟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入朝作战时,郭志坚还是个不到20岁的“娃娃兵”,但入朝后无论是在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中,还是后来的文登川之战中,他都表现优异。尤其是文登川之战中,他所在的部队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车、空、炮协同的进攻,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正是当年以小米加步枪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让他和战士们都养成了枕戈待旦、随时响应集合号的习惯。
对军旅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如今的郭志坚常常误以为自己仍然生活在志愿军军营中。住进省荣军医院以来,他常常念叨着“起来集合了”。
一天半夜,正在睡梦中的郭老,突然用手比画着,嘴里“滴滴滴——哒哒——”吹起了集合号。
随后,郭老起身拎起拐杖,敲击同病房老人的病床,催促他们快点起来集合。两位病友深夜被叫醒,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
郭老见两位病友没起来,便不高兴地敲击着拐杖,对两个病友发起了脾气:“无组织、无纪律,喊了三声还不动,把集合号当儿戏!”
显然,郭老这是“穿越”回当年的军营了,他把同病房的两位病友当成是自己当年的兵了。
管床的护士闻讯赶来,一边安抚同病房的两位老人,一边把郭老往病房外边引,并将情况汇报给了省荣军医院养老服务部主任袁晓燕。
“郭老的举动,是一种深入骨髓、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我觉得如果去劝他不要这么做,是很难有效果的。不如去配合他,让他把心中的仪式进行完。”袁晓燕说。
于是,一场特殊的“集合号”仪式在深夜的省荣军医院吹响。3名护士扮演起了“新兵”,在郭老“稍息、立正、向右转”的口令中,重演了部队里起床集合的一幕。
3位护士一开始还觉得是陪郭老玩游戏,不自觉笑出了声。
郭老严厉地批评了她们。那笔直的身板,专业的指挥,专注的神情,仿佛仍是在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
随着老人一板一眼地敲击着拐杖,护士们都不再笑了——老人那认真、清晰的口令,一点也不像是在玩游戏。
“那一声声口令,一个个动作,分明是一位老兵灵魂最深处永不磨灭的仪式。这难忘的一幕,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灵魂的洗礼。”袁晓燕感慨。
“护理郭老,并陪伴他重演部队里起床集合,使我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硝烟中的英勇无畏,在和平建设时期的默默奉献,是对党忠诚、对国家热爱的生动体现。”护士小陈说。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战士们对党忠诚、对国家热爱的精神,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任务。”另一位护士小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