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19日讯 (通讯员 袁开建 翁洁 记者 王国柱)一河清水倒映出古老的民居;两处飞檐翘角的凉亭,镶嵌在河边的绿树中;条条曲折迂回的河边栈道上,洒满了随风飘落的柳叶……这里是流经兴化市戴南镇刁良村的中心河,是条镇级生态河,两岸美景在潇潇冬雨中显得分外妖娆。
素有“水乡明珠”美称的兴化市戴南镇,23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镶嵌着1145条河流。该镇党委、政府以创建生态河为抓手,全面推进河道整治工作,打造水上的“流动风景”。
镇河长办加强生态河道的管护工作,从河道日常保洁巡查到河道“两违四乱”督查。2023年解决各类涉河涉水问题58个,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河道管护工作,营造良好的区域水生态环境。在7条市级河道上游设置水草拦截卡口,安装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可视范围内的水情动态,及时了解河道上游水草发生情况,安排保洁人员每日对水上漂浮物及时进行打捞,杜绝水草从境内流向下游乡镇。
其中,唐戴河全长11.6公里,2022年在创建生态河的过程中,对西岸圩堤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加固;对部分河床淤泥进行了清理,共完成土方8.7万方。新栽垂柳、榉树、栾树、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4250棵。对河边芦苇、蒿草等水生作物进行了整理,与两岸的农田绿化、集镇、村庄景点相融合,形成一个天然的“水上生态大公园”。
截至目前,戴南镇建成生态河道37条,长度156公里。每年对已建成的生态河道圩堤绿化进行管护,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建设要求,推动河长制由“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守护好老百姓的“幸福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