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联合打击胡塞武装目标后,美军又单独出动补枪。这一行动传递出怎样的信息?据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月13日凌晨,美英再次袭击也门首都萨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路透社等媒体则援引美国官员报道称,美国连续第二天打击胡塞武装目标。有美方官员称,这次空袭由美军单独实施,空袭范围比前一天要小得多,目标是胡塞武装使用的雷达设施。
周五,也就是1月12日,美英联合袭击了也门胡塞武装的目标。但是紧接着第二天,对胡塞武装的再次袭击又来了。从美方的报道来看,这次袭击不再是美英联合的,而是美军单独出动,打击的目标较少。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目标是胡塞武装使用的雷达设施。
如果从新闻报道来看,这一次美军单独实施的空袭行动可以视作前一天美英联合行动的补枪。那么为什么要补枪?补枪为什么是由美军单独实施的?补枪行动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想这个补枪行动至少可以传递出三个信息。
第一,前一天的空袭打击目标不够充分,显然存在重要目标的遗漏。按道理讲,首次的大规模袭击谋划和准备的会比较充分的,该打的能打的都打了。出现第二天补枪的情况,除非是有重大目标的遗漏。前一天空袭的报道当中,我曾经说过,把美方讲的打击目标罗列之后,发现里面没有提到对海雷达。
其实,对于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船只来说,最关键的设施就是对海监视雷达。英美首日的空袭新闻报道当中没有提到对海监视雷达,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没有打到这类的目标,二个可能是新闻媒体的报道遗漏了。
现在我们看到,美军补枪打的又是雷达设施,大概率的应该就是对海监视雷达。因为对空的防空雷达打起来对美军来说意思不大,也门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本来就可以忽略不计的。前一波已经打了一波对空雷达了,这一波再打对空雷达的意义是有限的,但是对海监视雷达则不同。对于英美一方来说,要想削弱胡塞武装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摧毁对方的对海监视雷达。没有了对海监视雷达,不管是无人机还是导弹,真打起来那都成了无的放矢了。
前一天的空袭后,胡塞武装又对红海目标进行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美军发现了新的对海监视雷达的无线电信号。这种情况下搞英美的协同攻击一来没必要,二来拖延时间错过了时效,可能又打一个空。所以美军就单独实施了这次“补枪”行动。
第二,这次行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首次的空袭并不十分成功。不成功可能问题在哪呢?应该是情报的问题。胡塞武装真正的高价值目标并不多,只要发现了,英美一定不会放过,也一定有能力实施打击。
但是作为一个带有游击性质的武装,胡塞武装的高价值目标不会很多,这些目标的流动性也会很大。再加上之前在也门地区,美国不可能建立起充分的间谍网,情报就可能出现缺失和不足的现象。情报不足实施打击很难打得充分。美英的第一次打击,显然出现了不充分的情况。这才需要出来补枪。
第三个信息就是,今后美方有可能以小规模、低烈度持续空袭的形式削弱胡塞武装的对海打击能力。
其实,这个所谓的第二天的补枪行动真正的意义表明,美国此前在对胡塞动武的决策当中已经把动武的门槛降低了。实施打击的决定权应该已经下放到了较低的程度。看到第一天打完了,第二天出现了新的目标,马上就开始补枪了。这种补枪的行为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这种军事行动能否实施,主要的障碍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和外交的决策上。既然此前的政治外交决策已经包含了后续的补枪行动,接下来再出现补枪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结果就会使美英与胡塞武装的正面的武装对抗持续下去。
那么接下来关键要看什么?关键要看胡塞武装的对海打击能力是否遭到了大规模的削弱,胡塞武装是否基本停止对红海目标的打击行为。如果胡塞武装的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行为持续,而且烈度并不降低。甚至提高的话,美军接下来会怎么办?还要以多大的强度实施对胡塞武装目标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