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月14日讯 出生时因窒息缺氧,王释玉就被诊断为脑瘫患儿。母亲唐虹为了儿子能上学,充当了9年陪读,陪孩子读完小学和初中。离开校园,王释玉在妈妈不舍的目光中,每天伏案学习近10个小时,自学高中课程。
“上大学、捐献器官、有人为自己写的诗谱曲。”1月14日,面对记者,18岁的王释玉说出了心中的三个愿望。
母亲:一路陪伴儿子读完初中
“2005年生他时,子宫破裂大出血,他也因为窒息缺氧变成一名脑瘫儿。”1月14日,唐虹向记者讲述着儿子的情况,下肢肢体无力,不能正常行走,说话吐字不清,无法独自吃饭、穿衣。“他3个月大时,我们就发现了异常,但最初并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
王释玉3岁时,父母离异。唐虹独自带着一儿一女,女儿比儿子大十多岁。唐虹原本有工作,后来全职在家照顾孩子。
“为了让儿子读书,我就当他的‘陪读’,坐在教室里一起上课。”唐虹告诉记者。王释玉无法写字,唐虹就让儿子说,自己代替他完成作业。考虑到实际情况,王释玉2021年初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
儿子:希望有人为自己的诗谱曲
1月14日,记者在长沙市雨花区曙光中路498号的住房内看到了王释玉,这是王释玉外公的房子。外公年事已高,卧床不起,需要母亲和舅舅轮值照料。王释玉盘坐在床上,腿上放着一台平板电脑,手指卷曲着,笑容满面地迎接着来访者。
问及兴趣,王释玉吃力地张嘴回话。“他说喜欢写作和阅读。”见记者没有完全听懂,一旁的唐虹连忙翻译。王释玉2023年度的读书报告显示,他在2023年阅读了251本书,作了2.8万条笔记。
唐虹说,2021年以来,王释玉已写下100多篇诗,希望能找一位作曲人为他写的诗歌谱曲。
王释玉另两个心愿是“上大学”和“捐献器官”。唐虹告诉记者,王释玉想通过捐献器官的方式,来实现他的社会价值。
“不久前,有位朋友说我儿子可以通过旁听的方式圆大学梦。”唐虹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王释玉激动不已。“如果上高中的话,他也是2024年参加高考。”说起未来,唐虹十分期待。
■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胡锐